Sunday, December 6, 2009

慈善日小小分享

今天,参与了慈善日,再次拜访一位患有柏金森病症的感恩户。感受最深的,是看到案主吃了药却还要等将近半小时药物生效了才可以起床。看到案主那么想要快点起床和我们聊天,可是僵硬的身体却不停的颤抖,而他还一直努力尝试,真的非常惭愧…… 健康的我们,真的不能再纵容自己赖床了。

案主还在身体状况好时画了一条龙。惊讶于他的想象力及毅力,更震撼的是看到他提的字—“慈济祥龙游四海,普渡众生救世人”。真的,不要小看自己小小的力量,点滴的付出,都可能带给他人希望及温暖。

◎ 芬

Read more...

慈济道上问与答

◎ 劉濟雨

問:曾經聽說宗教使人退步。所謂的退步是指物質方面。在現今的二十一世紀,我還是覺得物質會比較重要。很多師姑師伯說我們有福氣、福報,年紀輕輕就認識慈濟、做慈濟。始終覺得,師姑師伯皆已“上岸了”,錢已賺夠了,經濟很穩定了。而我們都沒有穩定的經濟,我們還需要賺錢養父母,維持更好的生活。畢竟,父母老時需要更多的錢來看病或醫病。我們應該賺夠錢來養父母,才有餘力做慈濟。請問您的看法如何?

答:先不要發願說父母要看病,雖說生病是正常的事,但還是要多發好願,願少病或不病。

要賺多少錢才算賺夠呢?如果心不知足,有再多的錢都會覺得不夠,事業志業都得兼顧。

錢很重要,但是錢不是唯一重要,生命中還有很多東西和錢一樣重要,至少健康、福報與智慧就不是你有錢就能買得到。有福報賺錢,還要有智慧去用錢,不要說等到賺了錢或孩子長大了才做慈濟。因為你沒有行善造福,未能福慧雙修,所以得不到智慧與福報。智慧不足,所以無法巧妙地安排人生規劃。福報不夠,所以諸事不順,賺不到錢。因為沒賺錢,所以無法布施;因為沒有布施,所以沒有福報;因為沒有福報,所以……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另一個循環是,雖然不是很有錢,但很知足也很有智慧,懂得如何安排人生的規劃,也懂得提昇內在精神,讓自己的心智逐日成長。雖沒有賺很多錢,卻懂得用智慧去布施,因為有布施所以有福報、有歡喜;有福報所以生活順利,有歡喜所以身心愉快。你要問自己,你要活在哪一個循環裡?

Read more...

Thursday, December 3, 2009

生命與時間賽跑~賴振東

【顏倩妮/吉隆坡報導】我現在是在跟病賽跑,一有機會就要趕快做,我要跑得比病還要快!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下一刻會有怎樣的變化,隻知道每天早上醒來,感覺精神很好,我就很開心,趕緊把握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積極做慈濟。

“中學時代,我就夢想當籃球健將。早上五點可以去打籃球、中午十二點也可以;傍晚七、八點沒有路燈,更能夠打籃球。打籃球曾經是我的最愛,但在我十五歲的那一年,不得不向籃球說再見,因為我的身體開始沒有力……”

年少輕狂的青春歲月,賴振東有著一般年青人海闊天空的翱翔壯志;然而,他卻時常在走、跑、跳時不自覺地摔跤,稍微碰撞他就容易跌倒。

從小遺傳了不治的肌肉萎縮症,隨著年齡的增長,無力的症狀越來越明顯,今年四十三歲的賴振東從一個能走、能動的青年,在二OO五年步入必須與輪椅為伴的日子,雙手也不靈活,日常生活都需要他人協助料理。

賴家的八個孩子當中,就有四名孩子有較嚴重的病狀。三個姊姊跟他一樣得了遺傳性的肌肉萎縮症,而其他兄姊也有輕微的狀況。其中一名姊姊已逝世,目前六十歲的大姊必須長期坐臥在床上;而五姊則需坐在滑輪椅上,用力緩緩推動那張滑輪椅在家中範圍活動。

◎ 對慈濟留下好印象

曾經一度,他在家休養兩年足不出戶,時日一久,他索性將自己封閉起來,害怕別人的異樣眼光,隻有晚上人潮稀少才出門。

幸有朋友的關懷和鼓勵,他終於願意接觸外麵的世界,參加激勵課程,同時也學佛、看佛教刊物,充實自己的心靈。從學佛中尋尋覓覓,總希望自己能夠跟正常人一樣,可以去幫助人、去付出。

“我很想去參加一些團體,比如生活營之類的活動;可是,他們要的是四肢健全、能夠自理的人,大家看到我手腳痙攣、要坐輪椅,沒有人願意配合我,我找不到機會付出!”

麵對上天給予的考驗,賴振東並沒有沉浸在自怨自艾中,反而積極地上網查詢,希望找到一個可以助人的管道。他接觸到慈濟網站,透過網路看證嚴上人開示、聽上人法音宣流,他深深懂得唯有透過實踐才能領會佛法,慧命才能增長。

友人向振東的四姊賴韶璋提起慈濟,認為需要有人來關心賴家。賴振東一聽到“慈濟”,立刻產生好感,除了認同也讓人去向慈濟提報家裏的狀況。志工葉慈莓接獲提報,特別登門拜訪。

第一次相見,慈莓的親切和禮儀,讓賴家對慈濟人留下良好印象。志工陸續送上一分關懷,還樂意載送振東的大姊去看病,他們感受到這個團體真的在幫助人。賴振東渴望做好事,也想跟慈濟人一起付出。然而,曾經一次又一次被拒絕的經歷,他再也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 開啟了行善的一扇門

“我不知道慈濟要不要接受我這種人做志工,也不了解做志工需要什麼條件?”行動不便的他,不敢冒然開口說要參加慈濟活動,更妄談當志工。對他來說,出門肯定帶給大家麻煩,最大的考量就是上洗手間的困難。

二OO五年的歲末發放,賴振東和賴韶璋成了座上賓。韶璋看見好多志工很熱心,每個人都笑臉迎人,再加上志工很快地把弟弟抬上車去,未見過如此有效率的團隊,感覺一樣很不錯!後來,全家加入慈濟會員,慈莓漸漸邀約他們參加活動。可以參加活動呢,賴振東高興得很!

有一次,賴振東鼓起勇氣問慈莓:“我可以在慈濟幫忙嗎?”慈莓毫不猶豫說:“可以啊!”就這樣,為他開啟了行善的一扇門。日後,隻要慈莓輕輕一聲勉勵,賴振東就照辦。

志工們帶他出來做環保、做訪視、辦愛灑聯誼,為了讓賴振東有機會付出,不管是載、扛、抱,大家都盡量配合、成就他。

“我跟師兄姊說,我要參加活動,他們都說沒問題!很樂意載我出去,我真的很開心,因為終於有機會當志工了!”曾經夢想做個手心向下的人,志工用愛、用實際行動圓滿了振東的夢。

在家,他在網上向網友傳送靜思語;每當有會議,大家會選擇到他家進行討論;辦活動時,他可以協助構思和策劃。雖然身體有缺陷,但他會想辦法用不同的方式做慈濟。

“原來我也可以發揮良能……”賴振東覺得自己的生活變得很有意義。他用自身的故事激勵了不少人,一名照顧戶因意外導致癱瘓,不能接受事實變成憂鬱,賴振東特別到他家,看到對方還能用雙手扶著輪椅站立起來,立即說:“很好呢!你還能站起來,你看,我的手沒有力,連站起來都不能。”對方聽了後,一陣沉默,再望望他的身子,似有所悟。

一名身心備受煎熬的視障青年賴要璋經他鼓勵,放下自己的傷痛,樂意到環保點付出。縱然自身不便,他也要以行動來支持賴要璋,還特地陪著他到盲人協會,幫忙選購一支合適的盲人手杖。

失明的賴要璋推著坐輪椅的賴振東,互補雙方的缺陷。那一刻,他們不是志工和照顧戶的關係,而是相互砥礪的好朋友,彼此的交會綻放堅毅的生命之光。

◎ 成就弟弟亦成就自己

賴振東當上慈濟志工後,在家安裝大愛電視台,引起極大回響,一家人陸續成為慈濟會員。隻要有他出現的地方,總會見到四姊賴韶璋的身影,推著弟弟去他想要去的地方。

每月社區環保日,在吉隆坡梳邦再也SS15的環保點,賴振東是公關服務的主要推手。現場設立的服務台,由他負責傳達慈濟資訊,或用電話溝通安排事項及保溫有心參加活動的人。除此之外,他還用僵硬的身軀,吃力地做資源分類,一做就好幾個小時。

賴韶璋則是該環保點的站長,她落力向送環保資源的居民宣導環保、說慈濟,再邀約人來參加活動。看到賴振東姊弟常常往慈濟跑,賴媽媽和二姊也一起配合。白髮蒼蒼的賴媽媽笑眯眯地說:“做環保很高興啊!大家都做環保,我就跟著做囉!”

說起四姊賴韶璋,弟妹們心裏有著說不出的感激。賴家幾名成員相繼發病後,重擔自然落在健康且單身的賴韶璋肩上。早期,當賴韶璋親眼看見家人一個接一個病發,心裏感到悲傷又害怕。

“為什麼這種事會發生在我們家?我看著他們一天比一天嚴重;但我沒有想過要逃避,媽媽都能夠承擔,我一定也可以!累,這些都不重要,因為他們都是我的家人,要甘願做,歡喜受啊!”

多年來,她默默為家庭無所求地付出,甘願捨下私人消遣,希望用自己的小小力量去支撐整個家,幫助身體不便的家人。

“他有心要做、那麼勇敢要走出來,我一定要支持他。我今天能走入慈濟,也要很感恩弟弟。 ”原本純粹想陪伴弟弟出席慈濟活動,賴韶璋卻在參與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進而快樂地投入志工,穿梭在家業、事業和志業中。她學會安排時間,學會與人結善緣,更學會放下執著。“我要很感恩我身邊所有的人;上班時,家裏的工作都是家人在幫我。 ”姊弟雙雙踏入慈濟的大門,讓賴韶璋有了心靈的依靠,也對這條菩薩道堅定不移。

“姊姊是我的貴人,沒有她,我要出來做慈濟,那是很大的問題!”賴振東最想要感恩的是四姊一路陪伴,最高興的是看到四姊參加慈濟以後,臉上多了一分喜悅的笑顏。

每一次,圍在一起收看大愛電視是一家人晚間的節目:賴媽媽邊觀賞邊用幼細的鐵支卷靜思小語;五姊賴敏如則低頭握著刀片慢慢地切割靜思語小紙條;賴家聚在一起的話題離不開慈濟,一家人被大愛的暖流重重包圍著。就連長期坐臥在房裏的大姊,每天一睜眼就是看大愛節目,對慈濟的脈動了如指掌。

為了成就四姊和小弟做慈濟,五姊賴敏如總會在家幫他們整理慈濟會員的善款。她坐在滑輪椅上、身體靠著書桌,她小心翼翼地將捐款人的資料記錄在本子內,工整的字體顯示出她的用心。

“我常常說:‘我在家做,你們就在外麵做’。有什麼我能做的,我就幫,我一定要支持他們做慈濟、支持他們去受證!”

幸福的滋味,就是一家彼此分享、彼此支持、彼此給對方勇氣。賴家每一名成員的愛,相知相惜,醞釀家的溫馨;這份彌足珍貴的親情,凝聚一家做慈濟的動力。

◎ 我要跑得比病還要快

一路走來非常不簡單,賴振東憑著毅力,一關跨過一關,從不氣餒也不停歇,而且越做越歡喜,越來越想一直做下去。他認為:隻要有心,一切就不難。

病情讓他無法知道自己下一刻會有怎樣的變化,隻知道每天早上醒來,感覺精神很好,他就很開心,趕緊把握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積極做慈濟;如果早上醒來,精神不好或肌肉抽搐,他就會惋惜今天什麼事都做不了,空過時日。

對他而言,每一天都是最重要的一天!他會為自己安排活動時間表,從什麼時間起床、用早餐、外出曬太陽、午間休息、上網等,而且體力不能透支;否則,就會影響隔天的生活作息。因此,對於時間觀念,他可是掌握得精準。

“我現在是在跟病賽跑,一有機會就要趕快做,我要跑得比病還要快!”

今年八月,賴振東參加慈濟馬六甲分會的慈委培訓研習營,克服了久坐不舒服的障礙,也付出比常人更多的體力與精神,全憑“一念心”,把握當下求法。

現場,他與近三百名準慈委分享:

“我覺得在座的每一位都比我幸福!因為你們都比我健康、比我更加有體力,所以我相信大家都能夠做。在慈濟我做得很少,要學習的還很多。我覺得我們把時間撥一點點出來,一個月兩、三個小時好嗎?或五、六個小時好嗎?讓我們把自己享樂的時間,獻關懷給一些不幸的人……”

大家的焦點集中在賴振東身上,全場鴉雀無聲,當他提起即將回台受證的心情、提起想見上人的心,一向堅強的他不禁哽咽。部分的人聽得心酸,不捨地流淚。看見賴振東用生命做慈濟,大家心想:我還有什麼不能做的?我還要計較些什麼?學員們用熱烈的掌聲表達謝意和鼓勵。

“很多人問我:‘你做慈濟有沒有退轉心?’我為找這個團體,不知花了多久的時間!哪可能起退轉心!”

今生的劇本不好演,賴振東以獨特的生命力,兀自散發著激勵光芒。他想助人的心願,更是無時無刻在燃燒著。

“我真的很想承擔很多事情,但是,因為健康不允許,我不能夠承擔……我常常祈求觀世音菩薩能夠給我智慧、給我力量、給我更好的體力和精神,讓我能夠在慈濟菩薩道上,緊跟上人的腳步,精進學佛廣度眾生。”

(轉載自慈濟網頁

Read more...

Tuesday, November 17, 2009

Recycling @ Cyberia, 25/11 (Wed)

It's the time of the month again :)

We would appreciate it very much if you could pack those recyclable items (categorize them if possible) and leave them at the area opposite the lift (near the bench) before 6pm on the collection day (25/11, Wed).

Unsure of what items are recyclable and clueless of how to categorize them? Here's a slide show for your reference ;)



If you are interested to join us for the collection, kindly gather near A1 water machine at 5.55pm. We would be very happy to have you with us. gan en ^^

Read more...

Thursday, November 12, 2009

如果「沒有明天」

◎釋德

靜思小語】存「沒有明天」的無常觀,把握當下,精進付出,化剎那為永恆。

有一天,閻羅王覺得下地獄的人變少了,於是召集鬼卒開會,討論如何增加地獄的業務量;大家紛紛提出建議。

有小鬼提議要向世人說「沒有明天」,所以做好事也是徒勞,這樣大家就會消福、造業而墮地獄。閻羅王不太滿意。另一位小鬼建議:「應該告訴世人『還有明天』。」聞畢,閻羅王大為讚同,指示依計而行,果然地獄人滿為患。

善用人身,善盡良能

即將啟程返花,上人於台中分會感恩時間,講述此則寓言,要大家用心思考——「沒有明天」和「還有明天」的人生態度差別何在?

「若總是想著『還有明天』,則今日事無法今日畢,好事也可以明天再做;永遠都在期待明天,就會懈怠、墮落。應心存『沒有明天』的無常觀,把握當下,立即發心、投入,用心精進,化剎那為永恆。」

凡事推拖明天再做、明年再做,機會稍縱即逝。上人叮嚀大眾,要即時把握因緣,廣結好緣。「與人廣結善緣,自然使人聽其聲、見其形而起歡喜心;若是無緣,即使口說好話也無法打動人心,故謂『無緣不能度』。」

生、老、病、死是人生自然法則,上人勉眾善用身體此一「載道器」,發揮良能。「沒有人知道自己的生命有多長,還有沒有明天?生活中的每一時刻,都要有無常觀。發一念心,就要及時付出,把握呼吸間的分分秒秒,積極累積福德因緣。」

把握因緣,積極造福

「富有愛心,即使生活貧窮,也能樂於助人。」上人舉馬來西亞為例,當地慈濟人用心於慈善、教育志業,洗腎中心更是做到慈善、醫療平行,帶動受助腎友發心助人,成為貧中之富。

上人表示,推廣日存五毛錢的「竹筒歲月」,就是「濟貧教富」的妙法。緬甸老農夫婦,不惜借貸捐款助人;亦有居民日存一把米,用以救濟村中的貧困人。上人讚歎此皆是把握機會積極造福。

「行善要及時,不要想著『還有明天』,要把握當下付出。慈濟宗門是走入人群的法門——心中有佛,行中有法,法中有禪。以行動付出救人,做,就對了!」

(轉載自第505期慈濟月刊

Read more...

Tuesday, November 10, 2009

窮得只剩下錢

【心靈桃花園】◎ 專業作家:朵拉

一百年前,美國的“公益之父”安德魯.卡內基說過:“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因此,當窮得只剩下錢的時候,不只是可憐,還兼可恥。切記,生命中最彌足珍貴的是:平安喜樂!

陳水扁的兒子陳致中,去探視身陷囹圄的父親時,送他一本書叫《窮得只剩下錢》。一個充滿嘲諷性的書名。本來有錢是富有的意思,幾乎是所有的人盡一生努力去追求的終極目標,可是,有朝一日,當人們發現自己除了錢以外,其他什麼都沒有,“窮得只剩下錢”,竟然是一種無比可悲的貧瘠人生。

這本書是台灣基督教牧師王陽明對現代把金錢當唯一指標的社會的深刻感悟。和陳水扁同樣是台大法律系畢業的王牧師,寫這本《窮得只剩下錢》的動機是想告訴人們,人生有兩條路,一是生活,一是生命,不能一逕在乎榮華富貴的物質生活,而忽略了生命的極度渴望其實是平安喜樂。

在他看來,現代人的可悲是,只追求個人利益、只顧及自我享受,不再重視平和安詳的生活形態。僅僅是為了個人私利便不惜一切,不守仁義道德,不講情意和情義,像這種金錢至上、權貴第一,價值取向被扭曲的人生,就算“賺再多錢,還是貧乏”。

◎ 透視生命中的永恆

豐衣足食、財富名利在生活中固然也很重要,但是,為了看得見的物欲成就,拼命不斷地累積錢財,一直不停地攫取權力,身邊充斥著利益鬥爭,甚至犧牲了生命尊嚴,疏忽許多應該關心和學習的人事物,冷酷淡漠成為習慣,惡形惡相的強奪爭取替代一天一天在消失的友善關懷,漸漸地生活上出現了道德危機以及人性危機,那些看不見的隱性價值如人情義理、天地人之間的和諧關係等等,長期被忽略輕視的生命中最彌足珍貴的親情友情愛情,被一點一點拋擲,一滴一滴丟棄,日久,終於完全失落而去,再也無法回到你的生活和生命裏。

當你一旦喘口氣,回頭望,望見的是你永恆地失去了那永恆的精神需要和心靈滿足。人與人之間,更加需要的是彼此相愛,期待的是不要傷害。生命中除了物質需要,還要有宗教信仰和心靈追求。

功名利祿是鏡中花水中月,掌握在手上的是過眼的雲煙,卻以為是真正的幸福。書中要傳達的訊息是:“不要一生奮鬥下來,最後落得只剩下帶不走的錢”。

◎ 最佳的錢財使用方式

二OO六年六月,世界著名股神巴菲特宣佈把自己的大部分財富捐給五家慈善基金會,這筆款項大約是三百七十億美元,創造了美國有史以來個人慈善捐款總額之最。他的理由是:“我的一切都來自美國人民,我沒有理由不把這一切交還給美國人民。”

巴菲特對於把財產留給下一代的看法是:“富人留給孩子的財富應該足夠他們做任何事情,而不是足夠他們無所事事。”

在兩年後的二OO八年六月,比爾蓋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的採訪時宣佈,他會把總計市值為五百八十億美元的個人資產悉數捐給慈善基金會,一分錢也不留給子女。對於他的決定,他說過:“我只是這筆財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好的使用方式。”

一百年前,美國的“公益之父”安德魯.卡內基說過:“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

因此窮得只剩下錢的時候,不只是可憐,還兼可恥。


(转载自第108期慈济世界

Read more...

Sunday, November 8, 2009

事來即應 應過即放

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做無謂的回憶與計較,那是“無悔”;對未來還未發生的事情,不做無謂的想像與擔心,那是“無憂”。我們唯有把握現在,務實與即時地盡情揮灑,才是真正地活在當下,也是最美的心地功夫。

曾經有人請示證嚴上人:“上人!您每天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人,也要為人們處理許多疑難雜症,請問您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上人回道:“當人與事在我面前出現時,我就像一面鏡子,完全反映出來;當人與事離開時,這面鏡子又回復原來,一片淨空。”這是覺者活在當下的心境寫照,也是“前腳走,後腳放”的生活哲理。
 
想過去是雜念,想未來是妄想,活在過去或未來,都是不切實際的虛幻人生;
這會深深否定了自我的存在,也會如浮萍一般,漂浮不定,漫無目標。

人生只能記憶,不能回憶。過去的陳年往事無論是痛苦或甜蜜,只要去回憶都不是很有意義。有一次我回台灣,與一位久未謀面的老朋友敘舊。這位朋友十多年前曾經遭受她一位摯友的誤解而彼此心生嫌隙,她因此而心靈受到創傷。幾年前我們曾經見面,也耐心傾聽她的牢騷與怨懟。此次碰面,她又與我談起一件人事上的挫折,我耐心聆聽她的傾訴,本來心中想著要如何開解她,並與她分享應對之道。但是,聽完之後才發覺,原來還是十年前的同一件事。我頓時甚覺訝異,如此不如意之陳年往事,放在內心深處十多年而永難忘懷,還隨時拿起來加深記憶。如此紛亂的心田,很難開出智慧的花朵,想要擺脫煩惱的糾纏,談何容易?

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做無謂的回憶與計較,那是無悔;對未來還未發生的事情,不做無謂的想像與擔心,那是無憂。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未來的我們還在規劃,唯有把握現在,務實與即時地發揮功能與良能,如此活在無悔與無憂的實際生活中,才是真正地活在當下,生命才會有意義。

不斷地回憶過去或擔心未來,這樣就是與心靈不契合,心靈也就不會有喜悅。如何才是契合?就是將有益心靈的牢記心頭,將無益心靈的放諸水流。一個人如果一直在“回憶過去”、“懷念過去”或是“擔心未來”、“煩惱未來”的時候,基本上,這個人不能算是活著。因為我們正忙著回憶與擔心,那不是生命。生命不是活在想像中或回憶中,而是必須實際體驗。也只有實際體驗,才能讓生命充滿意義,而實際體驗就發生在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活在當下,就意味著掌握生命的全部。所以才會說:連接每一個當下就是永恆。                                            
一旦碰到了大小事情,不要鑽牛角尖,面對它、善解它,並用心對治它;
對治過後就要心存因緣觀將一切放下,人生才會幸福、才會自在。                                               
我們可以試試去體會:將我們從小至長大不同年齡階段的相片拿在手上對著鏡子照,如果這幾十張甚或幾百張的相片都是“我”的話,那是不是有幾十幾百個我?然而“我”應該是只有一個,而這一個“我”就是站在鏡子前面的自己,不是相片中的自己。這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當下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能活在當下的人,才有可能心上無痕及不置心中,這是最美的心地功夫。然而要凡事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到最後放下它,若不從小處學習做起,談何容易?我們常常在對境之際,不可避免或識時務地做到了面對它,也心甘情願地接受它,甚或盡心盡力地處理它,然而對於應對之後的結果,卻時時“遇緣生心”,很計較地放在心上,揮之不去,造成痛苦的人生。所以靜思語才說:“幸福快樂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

人生如要不斤斤計較,或不到處比較,就要凡事不要太認真。不要太認真不是不用心的意思,而是一旦碰到了大小事情,不要鑽牛角尖,面對它、善解它,並用心對治它,對治過後就要心存因緣觀將一切放下。放下包袱,人生才會幸福;放下布袋,人生才會自在。

“事來即應,應過即放”就是告訴我們:一邊把握當下,一邊看開放下;提放之間的分寸拿捏清清楚楚,當下與放下兩者運作如如自在,這樣我們才會是生活高手,也才是真有兩下子。

某日清晨,清心靜思,若有所悟:

善緣惡緣總是緣,生住異滅一念間。
順來看破無常觀,隨順因緣心平常。
無生無滅無增減,苦集滅道有良方。
逆來順受皆如常,因緣隨順如是觀。

轉載自《用心看慈濟》

Read more...

Wednesday, November 4, 2009

出門要提醒 回家要反省

【用心看慈濟】 ◎ 劉濟雨

我們很容易看見別人的缺失與弱點,但卻難以藉別人的境界去自我提醒與自省。如果做不到一日三省,至少也要三日一省;唯有依靠自覺,行為造作之準繩才不會有所偏差。

有一位志工很喜歡以自己的定見去仗義執言,甚至心直口快去直諫她的組長及其他志工,對她不滿的聲音時有所聞,因此她也發覺自己人緣不是很好。雖然如此,她不但不怪罪別人,還時時把握機會虛心請教別人,而當善知識提醒她是自己不懂得“直話圓說”時,她總是以感恩的心態立即醒悟。然而,事過境遷之後,又是重蹈覆轍、故態復萌。

有一天,她問我如何改善此缺點。我以上人法語與之共勉:“有正義感不如有使命感。”有正義感是很好,但正義感很容易讓人義憤填膺,造成言行意氣用事。人要有自知之明,一個道理必須自己做到了才有力量去影響別人,謂之:自度度他、自覺覺他。使命感是自己要先能約束自己、鞭策自己,盡到本分也有本事了,意即有了身教之後,才有說服的力量去教化及導正他人。自己做不到或還未做到的事情卻苛求別人,這是“己所不欲,悉施於人”。只會令自己挫折感。我婉轉對她說道:如果別人也以這種心態苛求你,你的感受如何?她聽後恍然大悟。離開時,我送她一句話彼此共同警惕 ── 出門要提醒,回家要反省。

一個人會感覺不敏銳,感受不清楚,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昏沉、二是散亂。

佛法修得好的人,自覺力會比較好,覺性比較高,也就是“感覺很敏銳”、“感受很清楚”。這樣的人一定對自己及自我的缺點、個性等,以及生活周遭的人事物,了解得很清楚,他一定也對自己苦惱的原因有所了解。一旦能反觀自照、自我省察,才知道要選什麼法門來修,在哪裡修,該怎麼修,怎麼調整自己的觀念與習氣。若對自己不清楚,不知自己的問題在哪裡,也不知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只是漫無目標到處聽經參加法會,最多也不過是聲聞緣覺。已經在修學了,就要“明其體,知其法”,意即了知目標方向在哪裡,這樣才不會忙得沒有方向、沒有目標、沒有重點,否則也只是“盲修瞎練”,這是大多數人學佛無法進步的原因之一。

佛法不怕眾生的煩惱重,再深重的煩惱佛法都可以化解,然而佛法對一種人是“沒法度”,就是一生懵懵懂懂、渾渾噩噩,對自己完全不清不楚、不知不覺。此猶如病人說不出自己的病痛,甚或已經病了但卻諱疾忌醫,醫生就難以為其下藥一般。一個人會感覺不敏銳,感受不清楚,通常有兩個原因:一是昏沉 ── 可能是生活習慣不好或睡眠不足,沉迷於酒精、藥物,或偏好感官上的刺激,如大吃、大喝,音樂開得大大聲等等。一是散亂 ── 頭腦胡思亂想、思緒渾沌不清,做事精神無法集中,注意力分散。一個人如果經常處於昏沉與散亂,則他的心是軟弱無力的,無法克服煩惱。

有些人很會苛責別人、不放過別人,但卻很容易原諒自己而輕易放過自己。

一天到晚昏沉的人不多,但時時處在散亂狀態的人就很多。“正定”或“大定”不易修煉,此乃我們生活中的誘因太多,五欲攻心或心無正念的摧殘下,要“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實在不易。昏沉與散亂甚至是障礙修行的五個敵人中的兩個強敵,也是住在我們心中的兩個惡魔,“外魔易躲,內魔難防”,內魔就是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煩惱、誘惑、邪知、邪見及夜叉邪魔的外道思想,要不被它影響及誘惑,我們須有強大的意志力,這要提早修煉及培養。

既要修行,就要懂得覺察自己的憂悲苦惱,進而去觀察令自己苦惱的原因,去找出是哪些因緣聚集在一起而令我們產生煩惱,這就是“集諦”。人們想盡辦法要放下苦惱、放下包袱,這個過程就叫做“苦、集、滅、道”。佛法並不否認很多外在因素是令我們苦惱的原因之一,只是我們大多只見到外在因素,而忽略了內在因素,意即只知“攘外”而忽略“安內”。其實先能安內,才能攘外,我們很容易看見別人的缺失與弱點,但卻難以藉別人的境界去自我提醒與自省。就如有些人很會苛責別人、不放過別人,但卻很容易原諒自己而輕易放過自己。

隨時自我把脈、自我診斷,才能為下一次做好“不二過”的預防工作。

“ 安內”是指安住自己的內在心境;“攘外”是指不受外在環境的左右及影響。內在的家如果經常是雜亂無章,外在環境再怎麼優雅都沒用。這個內在因素反而是苦惱與紛亂的主因,叫做“執著”,也是內魔之一。只是我們很容易看見執著的現象,但卻不易看到執著的本身,就有如我們容易看見飛起的塵土,但卻看不到風的實體一般。雖然看不見,但它卻是存在的,此謂之“明心見性”。要看清實相就要學習時時反觀自性,隨時覺醒自己。

孔子是一日三省吾身,隨時自我把脈、自我診斷,才能為下一次做好“不二過”的預防工作,此猶如電腦防火牆的防範措施,電腦才會有防毒的保護功能,人腦跟人心何嘗不是如此。我們如果做不到一日三省,至少也要三日一省,唯有依靠自覺,行為造作之準繩才不會有所偏差。

學佛的尺是用來量自己,不是量別人;靜思語是用來警惕自己,不是教訓別人。日常生活中,唯有時時自我叮嚀:早上出門要提醒,晚上回家要反省。這樣才能:心寬念純分秒中,克己復禮言行間。

(转载自第114期慈济世界

Read more...

Tuesday, November 3, 2009

开阔“心室”

法髓共同體

“這次災難,正考驗我們是否能在苦難中增長智慧?彼此間能否以菩薩心相互包容、善解?”行腳到高雄靜思堂,上人深切勉眾,莫拉克風災是大自然的“現境教育”,人人當受教,從中成長慧命。

上人期許法親們平時要合心、培養好默契,如此即等同“法髓共同體”;只要哪裡有災難,就能心志、力量相合去付出。

“要以禮維持人與人之間的和氣。不要覺得都是‘自己人’,說話就不客氣。一句傷人的話,可能比劃人一刀的創傷更大,致使人心受傷,難以撫平。”上人提醒,大家都還是凡夫,相處時莫忘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此“四神湯”。

“要感恩法親構成慈濟菩薩團體,才有大力量成就志業,否則只憑一人之力,絕對做不到。有感恩心,就會彼此尊重;彼此尊重,說話就不會橫衝直撞。要多溝通,彼此善解;若真正做到善解,必能和氣、互愛。”

與人發生磨擦、自覺被人話語所傷;上人教導要自我反省,是自己心胸不夠寬闊、包容心不足,才會受人衝撞。“‘心室’狹窄,只要起一個小小動作就會發生擦撞;‘心室’寬廣,則能包容一切。”

上人強調要將法髓“聽入心、做得到”。“知足、感恩、善解、包容,是用來自我要求的良方,並非拿來要求他人的量尺。以‘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與人相處;運用‘合心、和氣、互愛、協力’彼此互動,則可兼顧默契培養與功能協調,在非常時功能合一、立即運作。”

Read more...

October 2009 Recycling Proceeds

Proceeds from the first recycling of the trimester:

Item Weight * Unit price Total (RM)
Cardboard/paper
518kg * RM0.22
113.95
Plastic
106kg * RM0.60
63.60
Aluminum /cans
4kg * RM3.00
12.00
Scrap
7kg * RM0.20
1.40
Total
190.95

Thank you all for your support and contribution! ^^ The next recycling is scheduled on 25/11 (Wed). Please keep the recyclables, together we turn trash into gold, gold into love ;)

gan en~

Read more...

Friday, October 30, 2009

Ethiopia Seeks Urgent Food Aid for 6 Million

Before throwing away leftover food or producing more carbon footprint, read this...

"Ethiopia says it needs emergency food aid for 6.2 million people. The crisis stems from a drought that has affected much of the Horn of Africa, including Kenya and Somalia. Mitiku Kassa, Ethiopia's state minister for agriculture and rural development, appealed to donors Thursday for more than $121 million. Ethiopia drew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in 1984 when a famine compounded by communist policies killed 1 million people. Drought is especially disastrous in Ethiopia because more than 80 percent of people live off the land."

(Source: The Star Online; Read more: New York Post)

Read more...

Wednesday, October 28, 2009

09/10 年第二學期活動表

09/10 年第學期活動

地點

居家關

06/12/09(星期)

8.30am - 1.30pm

Serdang

小共

12/11/09(星期)

10/12/09(星期)

8.30am - 1.30pm

MMU

社区环保

15/11/09(星期)

20/12/09(星期)

7.30am – 1.00pm

Serdang

回營茶會

03/11/09(星期)

6.30pm – 9.30pm

MMU

機構關懷 - Selayang

07/11/09(星期)

8.30am - 1.30pm

Selayang

新芽

31/10/09(星期)

01/11/09(星期)

7.00am – 5.30pm

Puchong

Cyberia定期環

28/10/09(星期)

25/11/09(星期)

6.00pm - 8.00pm

Cyberia MMU Cyberjaya

Read more...

Recycling Today (28/10) @ Cyberia

It's our recycling collection day again!

We would appreciate it very much if you could pack your recyclables (categorize them if possible) and leave them in front of the lift around 5pm today. We shall come to collect them around 6pm :)

Unsure of what items are recyclables and how to categorize them? Here's a slide show for your reference ;)



If you are interested to join us for the collection, kindly gather near A1 water machine at 5.55pm. We would be very happy to have you with us. gan en ^^

Read more...

Going Green Quiz 2

How many human deaths per year does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ttribute to climate change?

a) 1500
b) 10500
c) 150000
d) 1500000

Have a guess? We shall reveal the answer by end of this week ;)

Answer: 150000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blames 150,000 global deaths per year on the effects of global warming, including extreme weather, drought, heat waves, decreased food production, and the increased spread of vector-borne diseases like malaria.

Read more...

Sunday, October 25, 2009

Going Green Quiz 1

True or false? Appliances that are turned off don't use any electricity.


False.

"Many appliances continue to use energy for features like clocks and remote control sensors even when they're turned off. According to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the electricity consumed by televisions that are turned off but still plugged in costs U.S. households more than $750 million a year."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2009)

Read more...

Arctic Largely Ice Free in Summer Within Ten Years?

"The Arctic Ocean could be largely ice free in summer within a decade, scientists announced today—the latest in a stream of wildly varying predictions" (Roach, October 2009)

Read more and watch the video

(Source: National Geographic News)

Read more...

Saturday, October 24, 2009

认识证严上人

证严上人,1937年生于台湾台中县清水镇,幼年时代承嗣给亲叔父,后随养父母移居台中县丰原镇。生性颖慧又是长女的她,未满二十岁便能为父亲分劳家业,同时亦协助母亲处理家务。

佛门因缘

上人天性纯孝慈柔,十五岁时,母亲罹患急性胃穿孔,需要开刀。在那个年代,开刀风险很大,心急的她为母亲祝祷、虔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并发愿「愿从此茹素、减少自己十二年的寿命,为母亲增寿祈福」。许是孝行动天,母亲的病不必开刀,服药而痊癒,她也因此开始茹素还愿。

1960年6月,正值壮年的父亲突然因病去世,从发病到往生仅仅不到二十四小时,这带给上人莫大的冲击;究竟生从哪里来,死往何处去?也开启她探索生命的契机,常到慈云寺向修道法师探究佛法。

就在那段时间里,上人体悟到不是提得起菜篮有权利支配金钱的女人就叫幸福,「女人不单单只是为一个家庭付出,女人应该也可以和男人一样,承担起社会责任;把参与社会的悲怀推广到整个人类,将每个人『爱家』的心,推广到爱社会、爱众生,这样才是真正的幸福吧!」几度离家弃俗不成,辗转浪迹仍找不到栖身静修之所,最后在花莲县秀林乡下的小庙──普明寺安住下来,日子清苦,修学佛法的决心,丝毫不减。

1962年秋,二十五岁,没有剃度师父,自行落髮,静静踏上僧侣修行的生涯。1963年2月,台北市临济寺开坛传戒,临入戒场前,上人于慧日讲堂礼上印下顺导师为师,导师叮嘱:「你我因缘殊胜,既然出家了,你要时时刻刻为佛教、为众生!」并取了法名「证严」,字「慧璋」。行了简单的皈依礼,即尽速赶到临济寺,顺利地受了三坛大戒。

回到花莲后,上人住进普明寺后只有四坪大的小木屋,开始礼拜《法华经》,研究法华教义。因为不受供养,生活很艰苦。1963年10月,移单至花莲慈善寺讲《地藏经》,前后约八个月时间,法缘兴盛,目前静思精舍多位资深的僧众弟子即是当年的结缘众。后来,上人带着这几位弟子回到普明寺借住,在殿后结伴修行。

上人自立修行清规,自力更生,直到今天,静思精舍所有的开销,仍是常住二众弟子做蜡蠋、豆粉和出版品来维持的,从没动用到慈济基金会一分一毫的善款。 1966年,上印下顺导师应台北文化大学礼聘讲课,离开嘉义妙云兰若,希望上人能带弟子们到嘉义主持兰若。但是上人已在花莲数年,平常跟随他修行的两位老人家及三十位信徒,都捨不得他离开,联名上书导师挽留。上人陷入两难的取捨中,但随着因缘的牵引,终于还是留在花莲,并展开慈济会务。

「慈济功德会」的发源

1966年,一滩血事件为起因,上人萌生成立慈善组织,为贫苦世人服务之志。因缘巧合,花莲海星中学三位修女来向上人传教,他们谈彼此的教主、教旨、教义。修女临离去前说:「今天终于了解佛陀的慈悲是普及蠢动含灵一切的生命,确实很伟大。不过,虽然天主的博爱只是为全人类,但是我们在社会上建教堂、盖医院、办养老院,那么佛教对社会可有什么具体贡献?」上人心情顿时沉重起来,佛教徒经常为善不欲人知,但大都各做各的,只以隐名氏的名义默默行善。可惜这分丰厚的爱心,零散缺乏组织;上人于是决定将这股力量组织起来,先从救人做起。

1966年5月14日(农历3月24日),「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正式成立。

一针一线缝出慈济的雏型

1967年,功德会成立的第二周年,药师法会过后,上人率领二众弟子于普明寺前合照。
慈济的慈善济贫工作,由六位同修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开始。上人又利用屋后的竹子,锯成三十个存钱筒,发给在家信徒一人一个,要她们每天存进五毛钱。

信徒们觉得奇怪:为什么不干脆每个月缴十五元呢?上人说:「希望你们每天提起菜篮即投入五毛钱,临出门前就有一颗救人的心,节省五毛钱,即是培养节俭的心与爱人、救人的心。」

于是这三十个人,每天提起菜篮到菜市场,逢人便欢喜地宣扬,「我们每天要存五毛钱!我们有一个救济会,我们要救人!」「五毛钱也可以救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参与的人越来越多,千手千眼救助苦难的功能很快就发挥了;功德会成立的第二个月,即帮助一位大陆来台、孤苦无依的老太太,每天有人送饭给她,为她清理环境,直到她往生后安葬为止。一桩艰辛、伟大的济世工程就此开展。

此时,有许多信众要求皈依,上人为了让功德会招募更多有心的会员,提出两项基本条件:一、要皈依的人必须做「慈济功德会」的会员;二、皈依的会员,要实际负起「慈济功德会」的社会救济工作。慈济功德会创办初期,上人与弟子们侷促在二十坪不到的普明寺里,一方面从事加工品制造以维持生计,另一方面还要处理功德会会务,场地实在不敷使用。后来在上人俗家母亲协助下,于1969年迁入静思精舍现址,依旧坚持自力更生的原则。清净庄严、朴实无华的「静思精舍」,是慈济永远的后循,也是全球慈济人心灵的故乡。

一眼观时千眼观 一手动时千手动

慈济的理想是以「慈、悲、喜、捨」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予乐拔苦;慈济的精神是「诚、正、信、实」,并希望以事理圆融之智慧,力邀天下善士,同耕一方福田;勤植万蕊心莲,同造爱的社会。

「我相信佛陀说的人性本善。众生都一样,佛有多大的爱心、慈悲心,众生就有多大的爱心与慈悲心;佛有多大的智慧功能,众生就有多大的智慧功能,只要予以启发,就是一种最善良的心境,最真实的快乐。一般人总以为有钱就是幸福,因为穷人难免贫病孤苦。殊不知富有的人更需要让他了解布施比接受更有福。身病不可怕,最怕的是心病,人身如一棵芭蕉树,一层一层的剥,到头来都是空的,只有真实恆持的慈悲喜捨,才能获致世间最美的境界。」上人又说:「佛教是理,慈济是事,藉事显理,以事启发,回归于理。」

因此,慈济的志业由慈善、医疗、教育、人文志业,扩及到国际赈灾、骨髓捐赠、社区志工、环保,成为「一步八脚印」。慈济人以智慧相结合,以爱心相扶持,闻声救苦,即时解难,发挥「一眼观时千眼观,一手动时千手动」的功能,使慈济所及,家家得安康,处处有温暖。

转载自《认识证严上人》

Read more...

Wednesday, October 7, 2009

AI FM 多媒体大学慈青环保分享 2009


日期: 2009年 10月 7日 (星期三)
时间: 12pm - 1pm
话题: 多媒体大学慈青校园环保分享
嘉宾: 佩芬老师,志坤,镇铭,日泉
主持人: 敏明

Read more...

Tuesday, October 6, 2009

Live on Ai FM

MMU Tzu Ching has been invited for a live sharing session on Ai FM~

Date: 7/10 (Wed)
Time: 12pm - 1pm
Topic: Campus recycling
Guests: XiaoMng, Jc, zhi kun

Please stay tuned @ http://bkj-station4.jaring.my/aifm ;)

Read more...

Thursday, October 1, 2009

《馳援菲國水患》


(完整影片请游览:http://www.newdaai.tv/?view=detail&id=61769)

凱莎娜颱風侵襲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受創嚴重,南太平洋海域的薩摩亞島也發生強烈地震,還引起海嘯。面對全球接二連三的天災不斷傳出來,證嚴上人說,我們除了要有警世的覺悟,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更重要的是明白,人是不分貧窮富貴同住在一片土地上,遭逢災難時,不要著眼只看自己的損失,轉過身來,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即時付出愛心,更要啟發帶動更多人一起疼惜大地。

凱莎娜颱風帶來的驚人雨量,造成菲律賓40年來罕見的洪災,罹難人數還在不斷攀升中;還有位在南太平洋海域的薩摩亞島也傳出規模8.0強烈地震,死亡人數也陸續增加。面對接二連三驚世的災難,我們更要有警世的覺悟。

證嚴上人開示:「幾年來,我一直一直跟大家都在提醒,我們一定要有警世的覺悟,覺悟什麼八大人覺經裡面佛陀說的,第一個要覺悟的就是世間無常,還要知道國土危脆。」

人傷我痛,人苦我悲。在菲律賓的慈濟人,儘管自己也遭逢水災之苦,卻立即投入勘災和救災的行列。除了當地慈濟志工動員外,花蓮靜思精舍的師父也從台灣飛往菲律賓加入勘災工作,希望為受災的慈濟志工加油打氣。

證嚴上人開示:「人與人之間互相的相助,互相的幫忙,最重要的就是心,他自己的心靈能跳脫出來,把這個受災難的我們視為同體大悲,把這分愛心即時付出。」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更希望不分彼此的投入付出,可以帶動更多人疼惜土地,放下得失計較心,以戒慎虔誠的心念面對大自然,保護全人類所共同擁有的大地。


(恳请大家和我们一起虔诚祈祷,但愿天下能消弭灾难…… )

Read more...

Saturday, September 26, 2009

慈青们的无常一课



如果一个拥抱代表一次传承,那么玉兰师姑已经忍着痛,将使命一一努力传承给慈青。

9月20日,师姑特地来到慈青营与年轻人分享生命学。本来只有400人的营队,当时却人满为患,每个人的眼泪几乎都可以下一场小雨,落在马六甲静思堂的周围。

我最怕有人哭,一滴泪,就是一个开关,会让一个感性的摄影师,无法按下快门,因为观景窗只剩一堆朦胧美。张开一对朦胧的眼,我看见的是更多的朦胧和红红的眼……

生命与无常,是很多从未尝过愁滋味的年轻脑袋里,没有想过的连接。

至少,在我逝去的年轻岁月里,从未想过有一天,会与无常面对面。无常?看来像是把电脑里final year project给format掉的电脑病毒般,让人一时无法反应过来,然后再痛心疾首的跳起来的人生插曲。

无常,是人生中无法避免的结尾曲,也或许是另一首主题曲?反正,无常对豁达的师姑来说,是人生中另一段插曲。

主持人用只剩下三个月来介绍师姑时,师姑反应说,医生从没说我只剩下三个月,反而跟我说我的病还是有希望的。师姑运用智慧,观机逗教,马上问慈青们:“如果医生宣布你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你会怎么做?”

有慈青举手说,她会把握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好好做慈济。

师姑的分享,让慈青们忽然接近无常,面见无常,从迷糊的人生中,顿然惊醒。只是,我自己也曾经是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善变慈青,只能祝福每个曾听过师姑用痛来成就的人生一课的孩子们,都能好好把握住那一刻的感动,永远不放手。

为什么?因为师姑分享后,脸色青白,全身虚脱,回家后虚弱地昏睡着到晚上(那两天刚好是我在陪师姑)。太多的拥抱几乎让她窒息,她却死撑着,一句拒绝都没有。她痛得连一位忽然上前对她顶礼的慈青都阻止不来,更遑论去拒绝每一个渴望她的拥抱。

在此想跟关心师姑的亲朋好友们说,10月12日师姑要去做CT Scan,再给医生检查,才会知道癌细胞是否已扩散到其他器官。而目前师姑所使用的hormon治疗看来很适合她,可是此等治疗法无法制止癌细胞的扩散。目前,师姑精神饱满,访客一样来者不拒,一样谈笑风生。至于只剩三个月的说词,我只能说谁也不明白无常,只能把握当下。





(转载自life is beautiful。感恩秀丽学姐分享。)

Read more...

Thursday, September 24, 2009

調伏人生二十難(四)

《第四難》得睹佛經

  佛說人有二十難,得睹佛經第四難;
  昔時文字誠難覓,讀經無心如不見;
  修行處世如調弦,自古佛道重實踐;
  體解佛心正精進,得睹佛經有何難。

時日一天天地消逝,我們學佛向前精進的腳步,能否跟得上消逝的速度?“佛說人有二十難,得睹佛經第四難,昔時文字誠難覓,讀經無心如不見”,這段文字是說想要看到佛經,實在是很困難的一件事。

佛經是佛陀說的法,而佛世時尚未有經書出版。但是,佛陀說“得睹佛經難”,可見佛陀的智慧,此句是為未來的弟子所說的法。

◎ 觀機逗教傳佛法

佛陀在世時的教法是隨機逗教,人生有何苦難、有何境界,弟子、人群心中有什麼煩惱,佛陀就隨時觀機逗教。佛陀也知道,當這些言論由弟子們口口相傳之後,必定經由文字記載而傳承,當時句句言語都將是未來的經典。這也是佛陀對未來弟子們的叮嚀,提升大家對佛經的尊重。

後來口口相傳的佛法,被化為短句記載在貝葉中,而後片斷結集。此時文字雖已普遍,但尚未出現印刷術,都是靠手工抄寫流傳。接著石版、木版、銅版印刷逐漸興起,才慢慢走入印刷傳布,演變的時間距離很長。

何況原始的佛經是以梵文記載,現今懂得梵文的人很少,想要聽懂梵文的音聲,那就更加困難。為了讓後人方便學佛,古代的高僧大德千里迢迢由東向西取經,或由西向東傳布佛法。比如古代的玄奘大師以及其他法師們,都曾前往印度投入學習,學成之後,再將藏經帶回中國。經過了中國人的智識聚集、法師講解,而後集眾人的文思譯為中文。

也有從印度將佛經送至中國的現象,譬如“佛說人有二十難”,屬於《四十二章經》裡的一章,而《四十二章經》就是從龜茲國傳來。由攝摩騰與竺法蘭兩位高僧將梵文送至中國,再由他們對中國的出家人和當時的社會賢達講解,最後才一段段、一章章結集成漢文經典。

其實,譯經要能完全依照原文,一字不漏地將佛陀的原意翻譯出來,這實在是很困難。因為以佛陀的智慧,弟子們對佛的談話能否真正心領神會而流傳?再者,這些言語都是口口相傳,傳話也可能產生誤差。

例如我常說的一句話“甘願做,歡喜受”,有的人無法體會其中的含意,往往說成“歡喜做,甘願受”。“甘願做,歡喜受”和“歡喜做,甘願受”雖是同樣的六個字,但是排列調換之後,意義就完全不同。

甘願做,是從內心甘而甜地投入,以最至誠、懇切的心發願去付出,不論怎樣辛苦,內心仍是無限歡喜。譬如前面所說的“棄命必死難”,為了救人、對人群有利益,即使非常辛苦,哪怕是犧牲生命也在所不惜,這種對生命價值的調適就會與眾不同。所以甘願就是從內心深處發起奉獻的精神與動作,從而得到那分感受,這在佛法而言就是法喜充滿。

但是“歡喜做,甘願受”的意義就大不相同了。“我歡喜就好,錯了也沒關係!你管得著我什麼?”這種歡喜,是隨心所欲去做之後所得到的結果,不得不自己承受;既然是自作孽,怎能不甘願地接受後果!

譬如說,偷盜搶劫或是殺人等等,終究要受法律制裁。當他在犯罪時是隨心所欲,而受制裁時則是不得不接受,所以叫做“歡喜做,甘願受”。短短的六個字,文字一模一樣,只是排列方法不同,意義就不一樣,何況是從外來的文字翻成中文,這又有另一層困難,所以說“得睹佛經難”。

我們既然無法與佛同世,直接聽聞佛陀說法,也無法看到片斷留下來的原文,譯成的中國古文又很艱澀,一句文言文就包含很廣的道理,稍有一點偏差,意義可能完全不同。再者,艱澀的文字大眾不易接受、體會,所以閱讀佛經就會有重重疊疊的困難。

其實,如果我們不去研究或身體力行,則看經和不看經的結果都差不多。“讀經無心如不見”,我們讀經如果無心,和沒看是一樣的;沒有運用,和沒讀也是一樣的。道理不是用唸的,光是唸也唸不出一條路,必定要身體力行,好好去開闢這條道路。

◎ 修行處世如調弦

再者“修行處世如調弦,自古佛道重實踐,體解佛心正精進,得睹佛經有何難”。這句話已經很顯明了,修行要從經入道;經者道也,道者路也。我們要開闢一條道路,不斷地向前走,愈開愈長,隨著境界向前精進,這叫做修行。

處世修行要先將人格修好,修心養性,端正行為。修心養性,就好比彈琴、彈吉他,這些樂器都有琴弦,弦音要調得恰到好處,調得太緊容易斷裂;調得太鬆就彈不出聲音或聲音散亂。因此要彈出一手好琴,必定要用心將琴弦調得剛剛好。

修行也一樣不能偏激,要行於中道。身心的調適要平行,但是絕對不能懈怠,所以下一句說“自古佛道重實踐”,從古至今,學佛修行,最重要的就是踏踏實實地身體力行。佛道就是覺悟的道路,這條心路不走,絕對無法體會心地的風光,所以我們必定要親自力行。

我們常常提到慈悲喜捨;慈,就是與樂。看到眾生顛倒,我們卻獨善其身,這就不是無緣大慈;看到眾生多災困苦而不能悲憫救拔,這也不是同體大悲。不肯奉獻身心,捨生命盡形壽為眾生服務,這就脫離了大捨的精神;無法發廣大心立弘誓願,就無法真正體會佛陀的教育、菩薩的道路,哪裡還能得到歡喜!所以要真正體會佛道,必定要親自深入,投入群眾。

佛門的三皈依,“自皈依佛,當願眾生,體解大道,發無上心”。“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也就是深入經藏,體會佛心。如果無法體會佛心,怎能了解佛陀的智慧如大海般遼闊,而佛心就是大慈悲心。“自皈依僧,當願眾生,統領大眾,一切無礙”,這句話就是向佛陀發願絕對不捨眾生,並且要引領眾生。

三皈依每天在念,我們應該有所體會。“自古佛道重實踐”,只要我們能在實踐中體會佛心,就能“體解佛心正精進,得睹佛經有何難”,時時日日都可沐浴在佛陀的智慧法海中。所以學佛要時時用心,不可懈怠,也不要偏激。


Read more...

Wednesday, September 23, 2009

第13届中南马慈青生活营影视新闻



唱唱跳跳,揮灑活力,動感十足的慈青開營活動,讓兩百九十三位來自中南馬的各大專青年都熱絡起來。大家要在三天兩夜的營隊中,不只學習提升自己,也要發揮生命良能。

雖然坐在輪椅上,無法和大家一起跑跳踫,但這位患有僵直性脊椎炎的伍儀寧,卻在課程中,學會了跨越心理的障礙。

轉心念,當情緒高手,這些都不是學校能教的課。而孝順父母,這樣的一個課題,透過慈青學長和慈懿爸爸媽媽演譯的手語劇,也讓學員有了更深的省思。

父母給予的是生命,而這位患上癌症末期的慈青媽媽王慈均,穿著背套,忍著背痛,也要為學員上這人生的最後一堂課,來成長孩子的慧命。

認清自己的方向,就能走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而自愛愛他。慈青營拉闊了學子們的視野,與世界接軌,也讓年青的生命有了更高的價值。

Read more...

Tuesday, September 22, 2009

年輕的愛,綻放!!

“年輕的愛,綻放”是第十三屆中南馬慈青營隊的主題,這是希望年輕的我們可以把大愛傳出去!!
主題曲:“我很幸福”
營隊目標:希望學員能在營隊課程中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責任,學習慈濟大愛與感恩的人文精神,懂得珍惜現在並勇於付出,并把環保落實在生活中,將慈濟清流带入校園,確立自己人生的方向價值,成為人品典范。

在這次的慈青營隊,真的很感恩,因爲因緣我承擔了協調。

一剛開始,就答應了傳溢學長會承擔協調,我的咨詢,是珮芬老師。那時也不知爲何會答應,應該是感動吧!可是回家思考后,又後悔,可是又答應了,怎麽辦?唉!只好換一換想法,給自己一次機會學習吧!

在整個籌備當中,起初心裏還有打退心,因爲覺得很壓力,自己也完全沒有經驗,這個不懂,那個不會。真的很感恩因爲有學長姐愛的支持,結果還是承擔了下來。 在這次的承擔,我是負責協調“糾察組、香積組、生活組、衣住組、機動組、和總務組”。協調嘛,應該是需要懂得每個功能組的運作,功能等等,可是我一點也不 懂,翻開營前檔案,看了,自己也不明白,真的是不知所措,真的很感恩我的咨詢,珮芬老師。每當我不明白就“Harlo,老師您方便講話嗎?”永遠的,老師的答案是“可以”。老師也教了我很多,不只是當協調,可是是當一個慈濟人。真是很感恩。也不知道要說什麽,可是就是感恩。

雖然,大家也是沒有什麽經驗,可是大家都很用心的學習。真的很感恩大家給予我的配合。每個功能組真的很棒!!

在這次的承擔,我真真成長了也學習到很多!!我會更踏實地走在慈濟的道路上,因爲我找到我的人生目標了。。

在此真的很感恩所有工作人員,學長姐和師姑師伯成就了這次的慈青營隊,因爲有大家才能成就更多的菩薩。

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大家要以虔誠的心去接引,把清流帶入校園。



家鴻感恩合十

Read more...

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調伏人生二十難(三)

《第三難》棄命必死

  佛說人有二十難,棄命必死第三難;
  紅塵難忍生別離,貪生畏死人之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得慧命在人間;
  悲智力行菩薩道,棄命必死並不難。

人生世間,最主要的就是有心境上的煩惱,所以才會事事皆困難,分分秒秒也困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棄命必死第三難,紅塵難忍生別離,貪生畏死人之常”。人最尊貴的就是生命,每個人都很怕死,有誰願意放棄生命?雖然有生必有死,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能夠真正看開生死問題的人卻不簡單!

以醫院裡的情況而言,多少人一聽到病痛,心情就會變得很痛苦、惶恐,難得自在;在生死邊緣不斷地掙扎,即使醫師已經宣布藥石罔效,他仍是無法放下。尤其我們身處紅塵,也就是在凡夫的世間,生離死別種種難捨,實在是苦不堪言!看看世間有多少人為情、愛的分離而痛苦。

◎ 乞討芥菜子

佛世時有位母親,她的孩子出生沒多久就往生了,這位母親痛不欲生,乃至發狂,抱著孩子四處求醫,希望孩子可以再度復活。她同樣也到佛前祈求,佛陀看她已經無法冷靜了,只好告訴她︰“妳的孩子能救活,但是需要妳去付出、去盡心。”

當母親的只要有一線希望,不論需要怎樣的付出或盡心,她都在所不惜。佛陀就說︰“妳去向沒有死過人的家庭,討芥菜子。”芥菜子在印度是很普遍的東西。這位發狂的母親聽到佛陀這麼說,神智暫時清醒了一些,她先將孩子放在佛陀面前,自己就到每戶人家去乞討。雖然芥菜子家家都有,但是她卻找不到沒死過人的家庭。

從日出一直到日落,她仍然空著雙手,以慘淡的心情回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地問她︰“妳有沒有找到不曾死過人的家庭,討來芥菜子?”這位母親對佛陀說︰“芥菜子家家都有,只是沒有不曾死過人的家庭。”佛陀就說︰“人生有生必有死,生命無常,沒有固定的年限。人人皆是因緣聚合而來,因緣消散而離開,妳又何必苦苦追求?”

婦人聽到佛陀慈祥開示的聲音,神智逐漸安靜下來,心開意解。她了悟生命是無法強求的,既然人已經往生,不放棄也無奈。人生不也是如此嗎?誰能忍受最親最愛的人與我們生離死別?實在是苦不堪言!

“ 貪生畏死”是人之常情,但是“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們從來沒聽過“保命畏死”的人就不會死,所以生死是自然的。不過現代的人,大家都很愛惜生命,講究的是享受、營養、放輕鬆,為了保養自己的身體,不知空過多少寶貴時光。我們若能有所覺悟,瞭解生命隨著分秒時日不停消逝,如此一來,我們會更懂得利用生命,在人間多造福業、多修慧命。福業就是利益社會人群,以現代名詞而言就叫做福祉。

人身難得,既然有了人身,就應該善盡人生的義務,佛陀教我們要愛護一切眾生命,更何況是人類群體!人與人之間,如果不能為他人付出造福,生命又有何意義?

◎ 留得慧命在人間

佛陀來人間,原本可以享盡榮華富貴、家庭親情的幸福,但卻放棄一切而修行。他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延長眾生的慧命,利用覺悟的智慧來造福更多人,開啟更多人的心靈智慧,這就是佛陀的生命價值觀。

我們都是佛陀的弟子,也應該好好地思考自己的生命價值觀。不要在俗做事怕負責任;而出家修行又怕吃苦,這樣的話,在俗辛苦,出家也不輕鬆,那到底該如何是好?做人應該為眾生負起責任,所以出家就是要荷擔如來家業,宣揚佛陀的精神,引導人人走上這條康莊大道。

不論是為人群付出,或是為道業精進,時間還是照常消逝,所以必定要把握生命,分秒必爭。我常常說生命沒有所有權,哪怕它是最尊貴的,無常一來呼吸一停,萬事皆休。既然沒有所有權,還有什麼好保護?但是,我們可以好好善盡使用權。有一秒就用一秒,用一天是一天,用一年是一年,若能透徹瞭解生命的價值,有朝一日在生死的關頭,我們就能安心,也就能放得下,不會有生死掙扎的痛苦。

學佛,就是要學得自在、放下,並且懂得把握生命、善盡人生的責任,這才是學佛者真正的本分。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是如此自然,我們若能好好運用,生命雖然消逝,但卻能“留得慧命在人間”。

“ 悲智力行菩薩道,棄命必死並不難”。我們如果知道人生必定有生、有死,那麼人的身體雖然敗壞了,但是慧命卻可以永遠留存。你為人群做了多少,你為人生覺悟的道路開墾多長,這些都將永留世間。修行最重要的是具足悲智;悲,就是慈悲。我們不要只顧自己的身體,應該要有生命共同體的理觀念,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心態。

不只是將大地眾生當成自己的生命,還要發揮智慧。身體病了有良醫可以守護;當我們的智慧生病時,卻要靠自己好好地守護慧命。如何利用身體的價值,這是很重要的,所以必定要“悲智力行菩薩道”,以慈悲智慧的力量,好好去推行菩薩道,若能如此,棄命必死並不難。

我們要有無常觀,才能更珍惜時間、精進力行,選擇佛陀智慧的康莊大道,向前邁進。

摘自慈济世界第95期

Read more...

Tuesday, September 8, 2009

調伏人生二十難(二)

《第二難》富貴學道

  佛說人有二十難,富貴學道第二難;
  凡夫易被名利牽,貢高只因權勢顯;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如同九月霜;
  謙和好禮心有愛,富貴學道也不難。


學佛路上,最重要的是調適身心,身心調好,世間就沒有難以解決的困難。人生最大的煩惱是心中有貪欲,佛陀告訴我們,生命不久長,壽命一期期不斷地輪轉,我們容易在無常、短暫的生命中起惑造業,因業力、煩惱的牽纏,讓人人心行顛倒迷失。

我們知道富貴學道比較困難,因為富貴的人容易迷失道心,生起貢高我慢的性格。世間有多少人,在尚未顯達前非常努力,低聲下氣,認真地付出自己的能力,以爭取他人信任。有朝一日,當他財、名、利共聚時,貢高我慢心就隨之而生,忘了當初困頓的生活,這是因權勢名利牽纏著他的心。

◎ 凡夫易被名利牽

佛世時,很多的國王、大臣也皈依三寶,雖然他們處於富貴名利當中,但是經過佛法的洗練後,逐漸瞭解佛法的真理,進而成為一國仁王。不過,在佛法普遍人心的同時,也有人在其中生起利養心。

譬如提婆達多,他原本是佛陀的弟子,在皈依出家後,看到佛陀受到很多人尊重敬仰,許多國王、大臣、長者都來皈投佛陀座下。佛陀能統理大眾,提婆達多看在眼裡,羨慕在心裡,於是就開始生起貢高心。

因為他本身的條件不僅是釋迦種族,也是王子之一。他想:既然佛能得到天下人的尊重,難道我就不可以?於是,為了要超越佛陀,他開始追求利養。當時頻婆娑羅王的太子阿闍世年輕氣盛,也有著貢高我慢的心態,又受提婆達多的影響、唆使,兩人意志相投,最後竟衍變成一個篡奪王位、殺父害母;另一個則是出佛身血,屢次想盡辦法要傷害佛陀,分散佛陀的僧團。

提婆達多很聰明,就因為太聰明,所以利口辯詞,顯現神通,唆使阿闍世,使他心態偏差,害父篡位。所以,人生一切都在一念心,這念凡夫心容易被名利牽制,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如果他能認定“人生無常”,淡泊名利,就會不爭不取。以提婆達多的資質,如果能清淨自我的內心,不也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嗎?純真的智慧就是學佛的成就,如果沒有運用智慧,只是利用聰明,就容易墮落。提婆達多後來另組僧團,與佛對立,這是很遺憾的事。他認為自己應該與佛陀平等,他的力量並不輸給佛陀,所以無法尊師重道,這種貢高的心態,就是由於世間和權勢,迷失了他的心志。

◎ 榮華總是三更夢

“貢高只因權勢顯”,當人擁有權勢時,就會想要炫耀自己,這是人的毛病;同時也代表著不覺、缺乏智慧,也就是迷。“榮華總是三更夢”,榮華富貴到底是什麼?有智慧的人,在短暫的人生裡,視榮華富貴如同浮雲、夢境,也如草上的露水。而愚癡者則是被權勢名利所迷惑。

釋迦牟尼佛原是一個國家的太子,他能享盡天下的富貴榮華,但是一個真正的智慧者,所要追求的卻是真實的人生,以及內心的覺性;愚癡者則為了短暫的名利、權勢,造成惶恐、不安等等的煩惱。而佛陀有一番覺悟,“富貴如同九月霜”──九月是秋天,不應該有霜,就算有霜,也是薄薄的一層。富貴像什麼?薄薄的一層霜,太陽一出現就融化了。富貴榮華總是如夢如霜,所以都不是長久的,真正長久的是要求取學道之法。

孔子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天當中,如果我們能聽聞真理,今晚就是死了,也會很歡喜。孔子是人人尊重的至聖先師,在他晚年時,還不停地追求真理,他覺得能得到一句真理,就是死也甘願。可見心與道合真是不簡單!往往有錢、有權、有勢的人,容易將道理當作多余,甚至連信仰宗教也很不屑,宗教在他們來說是一種迷信。

有些人雖然相信佛法,但卻有所偏差,只想藉此求名利、富貴,這都是不正確的信仰,也不是真正的道理。做人不是有權有勢,別人就會尊重我們;也不是享有榮華富貴,別人就會敬愛我們。從前有句話“富不過三代人”,可見富與貴並不是永恆的。

我們曾經看過從大陸貴州帶回來的錄影帶或相片,從當地建設看來,可以想像在幾百年前,一些建築物應該都是達官貴人們居住過的,雖然歷經風霜歲月,房子都破壞了,不過,看到房子內的擺飾,追溯在幾十年前,肯定曾有富貴人家居住過。而這個年代,也只不過經歷了三代或五代,卻已敗壞不堪。

◎ 五家共有何足貪

看看現代的社會也是如此,富有人家不僅有許多的煩惱,進出也十分不便。人云:富有是“五家共有”。什麼叫做“五家”?第一是天災。譬如地震的發生──現在大家都很擔心地殼的變動,因為地震帶很活躍,四處都可聽到地震的消息。

又如水災--我們常常看到不論在台灣或國外,稍微下個雨就會洪水氾濫。近年來,也時常聽到土石流的發生,一次次令人心驚膽怯。水災的力量很強--過多的水會造成災難;但是缺水的地方又會變成干旱,以致地上的五穀雜糧無法收成。這種水大不調,讓人類依存的糧食發生問題。譬如這幾年來,不論在非洲或北朝鮮,還有印尼、柬埔寨等國家,都曾經發生過干旱。

同一個國家,有時一邊是干旱,而另一邊卻是大水災,之前北朝鮮就是這種情況--干旱的地方就完全干旱,而水災的地方,農作物已完全流失!這種水大不調的災難,的確很可怕。

再者是火災。俗話說“水火無情”,有時發生山林大火會不斷延伸,燒了一兩個月還無法熄滅,整片山林就此付諸一炬,這就是天災之火。然而有時火災的發生,是人為蓄意縱火,這也是很可怕。

此外,還有風災。我們常常聽到超級颱風、颶風、龍捲風,它的威力及破壞性,實在是不堪想像。發生了地震、水災、火災、風災這四大天災,即使財產擁有得再多都保不住,而天災似仍頻傳。

除了天災以外,還有人禍,人禍就是戰爭。刀兵劫的戰爭時刻,在過去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我們的年齡,真是不堪回首。戰爭實在很可怕,所以人禍十分駭人。

第三是貪官污吏。財產愈多,容易樹大招風。在政局不穩的國家,貪官污吏愈多,苛徵雜稅就會愈多,富有的人就愈危險。

第四就是強盜、惡霸。強盜通常針對富有人家下手。所以富有人家對強盜的警惕心很強,他們出門都有保鑣護衛在旁,而房子四周則需要銅牆鐵壁的防護,這些都是在預防強盜的侵略,但是卻防不勝防。

第五,不肖子孫。有的長輩很慇勤,為了拓展財富而拚命置產,但是,一旦有了不肖子孫,財產就難以保全。所以富貴其實很無常,地位愈高、爭權奪利的事愈多,所以說權位富貴都很難保。因此我們應該明瞭“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有如九月霜,風一吹、日一曬,什麼都沒有了。

真正能夠讓人尊重的,是當我們處於榮華富貴時,對人仍是謙和好禮,心中要充滿愛,若能如此,學道有何困難呢!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企業家投入慈濟,他們放下身段,與眾人平起平坐,如此謙和好禮,受到很多人的讚歎與敬愛,這才是真正可貴的人生。所以學道並不難,如果我們能受人恭敬尊重,這才是真正富貴人生。

所以學佛,我們更要常常警惕自己--權位只是幫助我們負起承上啟下的責任。富,是一種力量,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人,這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

(摘自慈济世界第94期)

Read more...

Friday, September 4, 2009

調伏人生二十難(一)

《第一難》貧窮布施

  佛說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第一難;
  隨業受生輪迴轉,困頓橫逆迢迢難;
  布施助人多方法,慳吝未除最貧乏;
  心中有愛貧亦富,貧窮布施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難道只有二十難嗎?其實,人生有千萬層困難,但是佛陀告訴我們,如果想要修行,心靈上比較容易產生的困難大約有二十種,而這只不過是舉個總綱。

在佛說的二十難中,第一種困難就是“貧窮布施難”。日常一切舉止動作皆起於一念心,這念心能為善也能為惡,我們往往都是在善惡交界中掙扎。如果沒有好好調伏自己的心,惡念很容易就會產生,所以佛陀教我們要“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所謂諸惡莫做,也就是要我們反觀內心,如果有惡念生起,就要即刻斷除;如果沒有,也要注意不讓它產生,這就叫做戒。“已生惡令速斷,未生惡令不生”,這就是修行,從內心常常自我警惕。

此外,我們心中如果還沒有善念,自己就要趕快培養這分善念、啟發愛心。如果這分心已經開始萌發,接著就要付諸行動,想辦法把握機會,讓善念能不斷地增長,這就叫做眾善奉行。

行善,對一般人都不見得容易,何況是貧窮的人!但是,為善就是要付出,這實在是有點困難。佛世時的出家人,只有三衣一缽,並沒有多餘的東西可以布施,不只是修行者身無長物可供布施,其實社會上一般人,有的人很想做,卻心有餘而力不足,他會說︰“我平常生活就有困難了,教我如何做善事?”

“貧窮布施第一難,隨業受生輪迴轉,困頓橫逆迢迢難”,在這段文字,佛陀告訴我們,貧窮布施是人生的第一難。我們要去追究為什麼會貧困,不是常說因緣果報嗎?貧窮的因,根植在過去生中;貧窮的果,就在今生此時顯現。

時空包含了過去、現在、未來,所以過去因、今世果;今世因、來世果,這種隨業受生的輪迴生生不息。我們既然過去生中種了貧窮的因,那麼今世就要趕快去除,進而為來世的果報造福。

但是“困頓橫逆迢迢難”,就是事事都困難,我們應該要從何做起?佛陀說“布施助人多方法,慳吝未除最貧乏”。布施,其實有“財施、法施、無畏施”,只要願意盡一分心,都叫做布施。

佛世時,貧婆從衣角撕下一塊布,供僧布施,這也是佛陀最歡喜的布施。當她一無所有時,卻能盡其所能付出,這種布施功德多大﹗尤其布施不一定事事都用物質,我們可以輕聲柔語地說話,將自己所知道的法,用來調理他人內心的煩惱,這就是法布施;當別人驚惶不安時,我們能用愛去安撫他,讓他心意開解,這也叫做布施。

但是,“慳吝未除最貧乏”,人只要有慳吝的心,就算他擁有很多錢財、力量,卻貪得無厭,那也算是貧窮人的一種。因為他常常會說“我還不夠,等我足夠的時候,再來幫助別人”。

◎ 樂善好施的老夫婦

“ 心中有愛貧亦富,貧窮布施並不難”。大林慈濟醫院啟用時,有很多感動人的事,其中有一對八十幾歲的老夫妻,他們年輕時也曾聽過有關慈濟的事情──很多人每天存台幣五毛錢就能救人。他很歡喜,自己也想去幫助人,可是他們的家境貧乏,有六個孩子需要撫養,所以當時沒有辦法付出。

老阿公說,後來六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也都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只剩他們兩老住在鄉下,他們決心“跟會”,慢慢累積,並立下一個心願──做對人有利益的事。

有一天,他看見一家醫院開車去載人就醫,就想︰現下大林慈濟醫院即將 啟用,如果能買一輛車,給村裡那些出門沒車或行動不方便的人使用,如此一來,若有人生病,就可以方便大家去看病。

打定主意之後,他很歡喜地四處探詢:一輛九人座的車子大約需要多少錢?有人說台幣二三十萬,也有人說三四十萬。他算一算,把會標下來差不多已接近這個數目。醫院就快要蓋好了,他們夫妻很關心工程進度,幾乎每天都去工地,然而,工地容易發生危險,平常人不能隨意進入,因此他們就被擋在外面。

雖然如此,他們夫妻仍時常騎著機車相偕而來,坐在醫院對面的樹下。有一天,他們看到很多人進入工地參加志工培訓,老阿公就問人︰“這麼多人都能進去,我也要進去,我想知道要如何替慈濟做事。”

大家聽了,覺得這位老人家很有心,又看他每天都乖乖地坐在對面,就帶他們進入。我們的常住志工出來招呼,他就說想要捐一輛救護車。志工問他︰“阿公,您是怎麼來的?”他說︰“我住大埤,騎機車來的。我都載我太太來看工地,現在醫院快蓋好了,我想要趕快買一輛車。”

志工聽了很感動,從大埤騎機車到大林,老人家慢慢騎也要一個小時,然而為了助人的心願,他一直風雨無阻地關心醫院,這種精神實在很感人。我們的同仁曾去看阿公住的地方,瞭解阿公捐了錢會不會影響家庭經濟?才知道阿公很節省,他們所住的房子十分簡單,而且房子破了也捨不得修理,兩個老人也捨不得用瓦斯,他們用小灶煮飯,並且在屋前、屋後撿柴草當燃料。

阿嬤就說︰“年輕的時候吃蕃薯粥習慣了,節省也沒什麼不好啊!這樣做好事比較快樂,這也是我們的心願,如果做得到,我們會很歡喜。”大家聽了都很感動,其實一輛救護車不只三四十萬,最簡單的救護車也要將近八十萬,他們標了會才有四十萬,數目還有一段距離。不過,他們的這分愛心啟發了很多人的善念。

◎ 共襄盛舉圓美夢

當我們的同仁知道這個故事,大家就在每個角落張貼消息,希望共同完成阿公的夢,所以每個人就樂捐一千、兩千或是五千、一萬,甚至有人說第一個月的薪水要全額捐出。結果,原本要買一輛車子,由於大家的發心,最後竟變成兩輛車。

阿公、阿嬤兩人都已經八十幾歲了,他們本來就有分善念,雖然年輕時很貧困、很辛苦,然而這幾年來,他們不斷地累積,讓這分善念不斷增長。所以,貧窮布施有何困難?只要心中有愛,雖貧亦富,不只自己能付出一分力量,更能啟發他人的愛心共同來完成。

現在大林慈濟醫院啟業了,阿公每天隨車到鄉下地方,運載沒有車子、行動不便的病人到醫院就診。阿嬤說︰“我每天來醫院就算在這裡傻傻地坐著,我也很歡喜。”這真的是很感人。

可見只要我們有一念愛心,日日不間斷地培養增長,用長遠心來付出,最後必能“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大家要有信心!

(摘自慈濟世界第93期)

Read more...

Friday, August 28, 2009

慈青生活营倒数23天!


请问您报名参加第十三届中南马慈青生活营了吗?

如果还没有,请您赶快联络我们(mmucybertc@gmail.com, 016-7455138)报名哦!2/9(再多5天)我们即将正式结束接受报名。期待着您的到来哦~

感恩^^

Read more...

Thursday, August 20, 2009

心靈好書 轉煩惱为智慧

(點擊遊覽)

日期: 22 - 31/8/2009
時間: 10am - 10pm
地點: KLCC Convention Centre, Hall 2, 佛教輿心靈區

Read more...

July 2009 Recycling Proceeds

July recycle activity 2009~

Item Weight * Unit price Total (RM)
Cardboard/paper
546.5Kg * RM0.15
82.00
Computer
1pc * RM8.00
8.00
Plastic
82Kg * RM0.65
53.30
Aluminum /cans
2kg * RM2.80
5.60
Scrap
13Kg * 0.25
3.20
Iron
18Kg * 0.65
11.70
Total
163.80

Thanks a lot to everyone's contribution and support!!

The coming recycle activity in August 2009, which is next week from now, 26th August 2009, same venue (A1 water machine), 6.00pm, hope to see you all on that day..

Gan En~
=)

Read more...

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中颱「莫拉克」線上祈禱

中颱「莫拉克」於八月七日至九日來襲臺灣,造成了嚴重的災難。一千萬人受災。

風雨無情,人間有愛。至今慈濟人已經動員超過80000人投入賑災。

證嚴上人感嘆:「事情發生了,如何把災難變成真正啟發人人覺悟的心… 所以,禍福是一線之間。假如在這時刻,看到這樣驚世的災難,人人能學會了警惕,學會一個自我覺醒的經驗,也還算是有所代價。而若犧牲了、受災了,沒有換來人類的覺悟,那,實在是白費了。」

驚世的災難,警示的覺悟,此刻更需要我們用懺悔,反省及謙卑的心,與大地共生息。

證嚴上人慈示:「面對受傷的大地,我們應該保護它、愛護它、尊敬它,才能免禍於它。人人若能守規矩、順天理,懷抱敬天愛地之心,自能累聚福緣,遠離災禍。」

所以,平安的我們,真的要感恩當下的平安,不要再埋怨。多一分虔誠,多一份力量。

希望大家用感恩心,一起來響應網上祈禱,希望用虔誠的心念弭災難。

吉隆坡慈青學長會現呼吁所有慈青學長姐、大專慈青及同學一同于每天下午1點30分或晚上8點一起響應網上祈禱。若兩個時段都不能參與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參與。

參與方法:
每天下午1點30分或晚上8點,一同進入“靜思菩提路 - 線上虔誠祈禱”,一同唱頌“祈禱”一曲。

Read more...

Friday, July 10, 2009

Come on, Let’s go right now

<就是現在>

(台語)
誰人不怕孤單 大家歡喜來作伴
一起幫助有需要的人 是我們一生的志願
看不見的所在 也有人等待我們的愛
因為你輕輕的關懷 世界也變得溫暖
(國語)
別怕付出微不足道
只要用了心 誰都感覺得到
不希望回報 只要你微笑
服務是幸福 青春也因此而美好

Come on, Let’s go right now
現在就站起來 伸出手來
及時行善 不要等待 空留遺憾
Come on, Let’s go right now
現在就走出來 把害羞藏起來
別吝嗇你的愛 年輕不要留白

服務是幸福 也是祝福
讓我們祝福這個世界 光明無限

Come on, Let’s go right now
現在就站起來 伸出手來
及時行善 不要等待 空留遺憾
Come on, Let’s go right now
現在就走出來 把害羞藏起來
別吝嗇你的愛 年輕不要留白


Read more...

Wednesday, July 8, 2009

解開瞋恚心結

俗話說:「相罵沒好話。」對人說了一句難聽的話,別人也會反唇相譏,如此毒言惡語到底傷害了誰?終究還是會傷到自己。如果心中有這分「瞋」結,真的是苦不堪言!我們要改掉不好的脾氣,才能消弭自身的困擾與煩惱。
「瞋恚」兩字經常連在一起,但佛陀分開解釋:「瞋」是馬上發脾氣,表現於外;「恚」是自己生悶氣,對人事不順眼、不高興,就放在心裡鑽牛角尖,以致產生心理病態。

有的人容易發脾氣,但發過了就算了;而「恚」就不同了,氣悶在心裡,比「瞋」還痛苦,往往事過境遷之後,卻愈想愈不甘心,內心便蘊釀了種種惡業。

曾有一篇報導──有位媽媽整天沈迷於賭博,為此子女很無奈,也很煩惱,不斷地好言好語相勸,請媽媽改掉賭博的壞習慣,希望她在家裡過安逸的生活。但是媽媽屢勸不聽,子女們也不知該如何是好。大家都知道賭博很不好,而且往往一陷下去就無法自拔;有人賭到傾家蕩產也要賭,甚至有人剁掉幾根指頭,還是忍不住要賭,這實在是很無知迷茫。

賭博確實害人不淺,這位媽媽染上好賭的習氣,子女勸到後來也很生氣,常常把氣悶在心裡。有一天兒子再次地勸阻無效之後,一時衝動就拿起水果刀朝母親身上連刺了四刀,母親就當場往生了。姊弟兩人知道闖了大禍,於是姊姊寫了四、五封遺書後,就和弟弟把門窗關上、縫隙塞緊,開瓦斯自殺。

還好,姊姊的先生下班後,看到門口貼著一張紙條:「家裡開了瓦斯,不要開燈。」就趕快跑進去,看到丈母娘已經倒在血泊中斷氣了。再跑進廚房,太太和小舅子已昏倒在地,趕緊叫救護車送醫院,姊姊經急救後清醒過來,弟弟則有生命危險,只因一時衝動,竟造成了家庭的悲劇。

這場悲劇肇始於媽媽好賭,但是子女為什麼會闖下如此大禍呢?因為心中存有瞋恚,最主要的是「恚心」,瞋恚積滿心中,衝動一來,往往就按耐不住而做下後悔莫及的事。

所以,要時時調伏我們的心,凡事都看淡一點,有什麼事過了就要想開,不要累積在心裡,打了結,要再解開就很麻煩。一旦成了心結,誰能幫我們解呢?唯有自己多了解真理,看清人情世事,才有辦法,別人是幫不上忙的。

「瞋恚」讓人生道路走得很坎坷,也是人們最容易犯的錯,大家不得不謹慎小心!

Read more...

Monday, July 6, 2009

<<缘 。牵>> 迎新茶会


30/06/2009,<<缘 。牵>> 迎新茶会顺利举办及结束,宣开了MMU CYBERJAYA慈青在2009年新学期的序幕。









非常感恩所有参与这次迎新茶会的各位亲爱的同学,伙伴,师伯师姑,及学长姐!
只有大家的付出才能成就这次的<<缘 。牵>> 迎新茶会。
希望大家继续珍惜这个珍贵的缘分,把缘牵起来吧!
感恩!
=)

Read mor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