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來即應 應過即放
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做無謂的回憶與計較,那是“無悔”;對未來還未發生的事情,不做無謂的想像與擔心,那是“無憂”。我們唯有把握現在,務實與即時地盡情揮灑,才是真正地活在當下,也是最美的心地功夫。
曾經有人請示證嚴上人:“上人!您每天面對各種形形色色的人,也要為人們處理許多疑難雜症,請問您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緒?”上人回道:“當人與事在我面前出現時,我就像一面鏡子,完全反映出來;當人與事離開時,這面鏡子又回復原來,一片淨空。”這是覺者活在當下的心境寫照,也是“前腳走,後腳放”的生活哲理。
想過去是雜念,想未來是妄想,活在過去或未來,都是不切實際的虛幻人生;
這會深深否定了自我的存在,也會如浮萍一般,漂浮不定,漫無目標。
人生只能記憶,不能回憶。過去的陳年往事無論是痛苦或甜蜜,只要去回憶都不是很有意義。有一次我回台灣,與一位久未謀面的老朋友敘舊。這位朋友十多年前曾經遭受她一位摯友的誤解而彼此心生嫌隙,她因此而心靈受到創傷。幾年前我們曾經見面,也耐心傾聽她的牢騷與怨懟。此次碰面,她又與我談起一件人事上的挫折,我耐心聆聽她的傾訴,本來心中想著要如何開解她,並與她分享應對之道。但是,聽完之後才發覺,原來還是十年前的同一件事。我頓時甚覺訝異,如此不如意之陳年往事,放在內心深處十多年而永難忘懷,還隨時拿起來加深記憶。如此紛亂的心田,很難開出智慧的花朵,想要擺脫煩惱的糾纏,談何容易?
對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不做無謂的回憶與計較,那是無悔;對未來還未發生的事情,不做無謂的想像與擔心,那是無憂。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未來的我們還在規劃,唯有把握現在,務實與即時地發揮功能與良能,如此活在無悔與無憂的實際生活中,才是真正地活在當下,生命才會有意義。
不斷地回憶過去或擔心未來,這樣就是與心靈不契合,心靈也就不會有喜悅。如何才是契合?就是將有益心靈的牢記心頭,將無益心靈的放諸水流。一個人如果一直在“回憶過去”、“懷念過去”或是“擔心未來”、“煩惱未來”的時候,基本上,這個人不能算是活著。因為我們正忙著回憶與擔心,那不是生命。生命不是活在想像中或回憶中,而是必須實際體驗。也只有實際體驗,才能讓生命充滿意義,而實際體驗就發生在生命中的每一個當下。活在當下,就意味著掌握生命的全部。所以才會說:連接每一個當下就是永恆。
一旦碰到了大小事情,不要鑽牛角尖,面對它、善解它,並用心對治它;
對治過後就要心存因緣觀將一切放下,人生才會幸福、才會自在。
我們可以試試去體會:將我們從小至長大不同年齡階段的相片拿在手上對著鏡子照,如果這幾十張甚或幾百張的相片都是“我”的話,那是不是有幾十幾百個我?然而“我”應該是只有一個,而這一個“我”就是站在鏡子前面的自己,不是相片中的自己。這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當下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能活在當下的人,才有可能心上無痕及不置心中,這是最美的心地功夫。然而要凡事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到最後放下它,若不從小處學習做起,談何容易?我們常常在對境之際,不可避免或識時務地做到了面對它,也心甘情願地接受它,甚或盡心盡力地處理它,然而對於應對之後的結果,卻時時“遇緣生心”,很計較地放在心上,揮之不去,造成痛苦的人生。所以靜思語才說:“幸福快樂不是擁有得多,而是計較得少。”
人生如要不斤斤計較,或不到處比較,就要凡事不要太認真。不要太認真不是不用心的意思,而是一旦碰到了大小事情,不要鑽牛角尖,面對它、善解它,並用心對治它,對治過後就要心存因緣觀將一切放下。放下包袱,人生才會幸福;放下布袋,人生才會自在。
“事來即應,應過即放”就是告訴我們:一邊把握當下,一邊看開放下;提放之間的分寸拿捏清清楚楚,當下與放下兩者運作如如自在,這樣我們才會是生活高手,也才是真有兩下子。
某日清晨,清心靜思,若有所悟:
善緣惡緣總是緣,生住異滅一念間。
順來看破無常觀,隨順因緣心平常。
無生無滅無增減,苦集滅道有良方。
逆來順受皆如常,因緣隨順如是觀。
轉載自《用心看慈濟》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