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新芽助學金個案·隔代祖孫情
二OO八年十一月二日在吉隆坡坤成女中禮堂,看見志工下台把助學金頒給以輪椅代步的洪祖聞,觀眾席上的林蘭阿嬤鬆了口氣,至少明年開學,一切都有了著落。
今早,當兄弟倆準備好要去領助學金的時候,弟弟祖興卻發現校服破損了,那是他上課唯一的白衣,大概是不耐長期的清洗,以致衣背破了大洞,不願前來領助學金。林蘭阿嬤答應幫他修補,他才願意過來。
獲得慈濟志工頒給的助學金,祖興第一件事是要買校服和鞋子;明年一月,他就有新制服上學了。
◎ 貼心懂事的孩子
“阿嬤!我出門了!”十一月八日星期六早上十一點鐘,十二歲的祖興要到學校和同學會面。臨走前,他炒了大盤的飯留在桌上,作為林蘭阿嬤、哥哥和妹妹的午餐,儼然像個小當家。祖興說:“阿嬤喜歡吃炒飯。”
邊推著腳踏車出門,面對阿嬤連串地追問:“幾時回來?”等,他一一回答、沒有現出不耐煩的表情。即使和兄妹吵架,阿嬤喝止與教訓他的時候,他總是靜靜聆聽不反駁。
哥哥祖聞也一樣,當阿嬤愛看的連續劇時間到了,他會細聲提醒還在看卡通的妹妹轉台。
細細聽著阿嬤訴說著與三位孫子相處的故事,志工察覺,林蘭阿嬤在他們心目中舉足輕重。雖然父母在他們生命成長過程中缺席,幸好林蘭阿嬤張開溫暖的羽翼一一護牢,而這群年輕的生命也懂得以乖巧的行為和優良的成績貼心反哺。
◎ 相依為命的祖孫
當爸爸在祖聞、祖興仍是幼兒時逝世以後,家裏一切都變了。
“他們的爸爸早上出門還好好地告訴我:媽,我去做工了;不到兩個小時,一通電話通知,他遇上車禍了;我還以為對方在開玩笑,怎麼可能?”縱然十年已經過去,白頭人送黑頭人的傷痛,仍緊揪林蘭阿嬤的心。然而當時緊接下來的考驗,無法讓阿嬤傷心太久。
“他們的爸爸死後,媳婦就帶著女兒離家,我望著遺留下來的兩位男孫,一個只有四歲、一個才剛學會走路;家裏只有我和丈夫兩個老的,想不到該怎麼辦?”
雖然如此,天性的母愛還是戰勝了對未來的恐懼;林蘭阿嬤毅然代替媳婦照顧孫子;白天到茶餐室雜飯檔口幫手的時候,就把兩位孫子放進特製木箱裏,帶在身邊。
她什麼工作都做,還在自家門前種菜,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三年前,六十歲的丈夫患上了帕金森症,患有糖尿病的阿嬤只好停止工作,領取福利金和大女兒給的家用,省吃儉用,照顧家裏兩位“無法走路”的人。
◎ 無法行走 照常生活
阿嬤自嘲照顧家中兩位“無法走路”的人,一位是目前腳受傷住院的阿公,另一位則是她的孫子祖聞。
祖聞小腿無力、內翻,天生無法腳踏實地,阿嬤帶著他四處求醫,最後唯有接受殘酷的現實。
“我知道當祖聞長大以後,我將沒有能力抱得起他,所以趁他還小的時候,就帶他到動物園、博物館去走走,還拜托那裏的人幫我們拍照,長大以後就依靠照片來告訴他,曾經去過的地方。” 阿嬤用心良苦,提早帶他四處走走以留下日後美好的回憶。
十五歲的祖聞,活動的範圍除了家裏,就是學校;懂事的他,不曾羡慕弟弟能跑能跳,反能在家自尋樂趣。
阿嬤說,掃地是祖聞可以勝任的工作,他可以一天掃上三四遍。除此之外,就讀以馬來文為媒介語的特殊學校的他,在家多以廣東話交談,卻堅持每天閱讀華文報,從國際版看到體育版、大都會及副刊,大小新聞都不錯過。還會一邊看,一邊讀新聞給在一旁挑菜的阿嬤聽,分享他的看法。
阿嬤說,祖聞想自學華語,希望足不出戶的自己,能知更多天下事。
◎ 新芽助學金 一解煩憂
“曾經有一次,家裏付不起暴漲的交通費而被迫輟學一個多月,祖聞天天從窗口發呆地遙望學校的方向。”孫子期待上學的模樣瞧在林蘭阿嬤眼裏,是紅了眼眶。
幸好學校的老師發現平時愛上學的祖聞忽然缺席一個多月,於是登門拜訪,了解原因以後,向慈濟提報他家庭的狀況。剛好當時志工正開始助學金家訪活動,經過勘查了解,解決他上學的交通困擾,還每月補助馬幣一百七十令吉的費用,讓祖聞得以復學。
今年的新芽助學金,祖聞和弟弟祖興都有機會領取,讓林蘭阿嬤對扶助孩子的未來,有更強的信心。
“我希望他們至少能讀到中學畢業,以後能讀的話繼續讀下去;無法讀了,則要學一門手藝,至少當我不在了以後,他們能依靠自己活下去。”六十歲的林蘭阿嬤了解自己的羽翼漸無法再為他們遮風擋雨,兒孫的未來得靠自己一一克服。幸好有了志工每月固定的探訪,讓林蘭阿嬤有了說話的對象,也讓成績優良的孫子,求學路上出現曙光。
(轉載自馬六甲慈濟網站, 羅秀蓮報導)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