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10, 2009

調伏人生二十難(三)

《第三難》棄命必死

  佛說人有二十難,棄命必死第三難;
  紅塵難忍生別離,貪生畏死人之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得慧命在人間;
  悲智力行菩薩道,棄命必死並不難。

人生世間,最主要的就是有心境上的煩惱,所以才會事事皆困難,分分秒秒也困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棄命必死第三難,紅塵難忍生別離,貪生畏死人之常”。人最尊貴的就是生命,每個人都很怕死,有誰願意放棄生命?雖然有生必有死,這個道理人人都懂,但是能夠真正看開生死問題的人卻不簡單!

以醫院裡的情況而言,多少人一聽到病痛,心情就會變得很痛苦、惶恐,難得自在;在生死邊緣不斷地掙扎,即使醫師已經宣布藥石罔效,他仍是無法放下。尤其我們身處紅塵,也就是在凡夫的世間,生離死別種種難捨,實在是苦不堪言!看看世間有多少人為情、愛的分離而痛苦。

◎ 乞討芥菜子

佛世時有位母親,她的孩子出生沒多久就往生了,這位母親痛不欲生,乃至發狂,抱著孩子四處求醫,希望孩子可以再度復活。她同樣也到佛前祈求,佛陀看她已經無法冷靜了,只好告訴她︰“妳的孩子能救活,但是需要妳去付出、去盡心。”

當母親的只要有一線希望,不論需要怎樣的付出或盡心,她都在所不惜。佛陀就說︰“妳去向沒有死過人的家庭,討芥菜子。”芥菜子在印度是很普遍的東西。這位發狂的母親聽到佛陀這麼說,神智暫時清醒了一些,她先將孩子放在佛陀面前,自己就到每戶人家去乞討。雖然芥菜子家家都有,但是她卻找不到沒死過人的家庭。

從日出一直到日落,她仍然空著雙手,以慘淡的心情回到佛陀面前。佛陀慈祥地問她︰“妳有沒有找到不曾死過人的家庭,討來芥菜子?”這位母親對佛陀說︰“芥菜子家家都有,只是沒有不曾死過人的家庭。”佛陀就說︰“人生有生必有死,生命無常,沒有固定的年限。人人皆是因緣聚合而來,因緣消散而離開,妳又何必苦苦追求?”

婦人聽到佛陀慈祥開示的聲音,神智逐漸安靜下來,心開意解。她了悟生命是無法強求的,既然人已經往生,不放棄也無奈。人生不也是如此嗎?誰能忍受最親最愛的人與我們生離死別?實在是苦不堪言!

“ 貪生畏死”是人之常情,但是“人生自古誰無死”,我們從來沒聽過“保命畏死”的人就不會死,所以生死是自然的。不過現代的人,大家都很愛惜生命,講究的是享受、營養、放輕鬆,為了保養自己的身體,不知空過多少寶貴時光。我們若能有所覺悟,瞭解生命隨著分秒時日不停消逝,如此一來,我們會更懂得利用生命,在人間多造福業、多修慧命。福業就是利益社會人群,以現代名詞而言就叫做福祉。

人身難得,既然有了人身,就應該善盡人生的義務,佛陀教我們要愛護一切眾生命,更何況是人類群體!人與人之間,如果不能為他人付出造福,生命又有何意義?

◎ 留得慧命在人間

佛陀來人間,原本可以享盡榮華富貴、家庭親情的幸福,但卻放棄一切而修行。他修行的目的,是為了延長眾生的慧命,利用覺悟的智慧來造福更多人,開啟更多人的心靈智慧,這就是佛陀的生命價值觀。

我們都是佛陀的弟子,也應該好好地思考自己的生命價值觀。不要在俗做事怕負責任;而出家修行又怕吃苦,這樣的話,在俗辛苦,出家也不輕鬆,那到底該如何是好?做人應該為眾生負起責任,所以出家就是要荷擔如來家業,宣揚佛陀的精神,引導人人走上這條康莊大道。

不論是為人群付出,或是為道業精進,時間還是照常消逝,所以必定要把握生命,分秒必爭。我常常說生命沒有所有權,哪怕它是最尊貴的,無常一來呼吸一停,萬事皆休。既然沒有所有權,還有什麼好保護?但是,我們可以好好善盡使用權。有一秒就用一秒,用一天是一天,用一年是一年,若能透徹瞭解生命的價值,有朝一日在生死的關頭,我們就能安心,也就能放得下,不會有生死掙扎的痛苦。

學佛,就是要學得自在、放下,並且懂得把握生命、善盡人生的責任,這才是學佛者真正的本分。人生自古誰無死,生死是如此自然,我們若能好好運用,生命雖然消逝,但卻能“留得慧命在人間”。

“ 悲智力行菩薩道,棄命必死並不難”。我們如果知道人生必定有生、有死,那麼人的身體雖然敗壞了,但是慧命卻可以永遠留存。你為人群做了多少,你為人生覺悟的道路開墾多長,這些都將永留世間。修行最重要的是具足悲智;悲,就是慈悲。我們不要只顧自己的身體,應該要有生命共同體的理觀念,人傷我痛、人苦我悲的心態。

不只是將大地眾生當成自己的生命,還要發揮智慧。身體病了有良醫可以守護;當我們的智慧生病時,卻要靠自己好好地守護慧命。如何利用身體的價值,這是很重要的,所以必定要“悲智力行菩薩道”,以慈悲智慧的力量,好好去推行菩薩道,若能如此,棄命必死並不難。

我們要有無常觀,才能更珍惜時間、精進力行,選擇佛陀智慧的康莊大道,向前邁進。

摘自慈济世界第95期

Read more...

Tuesday, September 8, 2009

調伏人生二十難(二)

《第二難》富貴學道

  佛說人有二十難,富貴學道第二難;
  凡夫易被名利牽,貢高只因權勢顯;
  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如同九月霜;
  謙和好禮心有愛,富貴學道也不難。


學佛路上,最重要的是調適身心,身心調好,世間就沒有難以解決的困難。人生最大的煩惱是心中有貪欲,佛陀告訴我們,生命不久長,壽命一期期不斷地輪轉,我們容易在無常、短暫的生命中起惑造業,因業力、煩惱的牽纏,讓人人心行顛倒迷失。

我們知道富貴學道比較困難,因為富貴的人容易迷失道心,生起貢高我慢的性格。世間有多少人,在尚未顯達前非常努力,低聲下氣,認真地付出自己的能力,以爭取他人信任。有朝一日,當他財、名、利共聚時,貢高我慢心就隨之而生,忘了當初困頓的生活,這是因權勢名利牽纏著他的心。

◎ 凡夫易被名利牽

佛世時,很多的國王、大臣也皈依三寶,雖然他們處於富貴名利當中,但是經過佛法的洗練後,逐漸瞭解佛法的真理,進而成為一國仁王。不過,在佛法普遍人心的同時,也有人在其中生起利養心。

譬如提婆達多,他原本是佛陀的弟子,在皈依出家後,看到佛陀受到很多人尊重敬仰,許多國王、大臣、長者都來皈投佛陀座下。佛陀能統理大眾,提婆達多看在眼裡,羨慕在心裡,於是就開始生起貢高心。

因為他本身的條件不僅是釋迦種族,也是王子之一。他想:既然佛能得到天下人的尊重,難道我就不可以?於是,為了要超越佛陀,他開始追求利養。當時頻婆娑羅王的太子阿闍世年輕氣盛,也有著貢高我慢的心態,又受提婆達多的影響、唆使,兩人意志相投,最後竟衍變成一個篡奪王位、殺父害母;另一個則是出佛身血,屢次想盡辦法要傷害佛陀,分散佛陀的僧團。

提婆達多很聰明,就因為太聰明,所以利口辯詞,顯現神通,唆使阿闍世,使他心態偏差,害父篡位。所以,人生一切都在一念心,這念凡夫心容易被名利牽制,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如果他能認定“人生無常”,淡泊名利,就會不爭不取。以提婆達多的資質,如果能清淨自我的內心,不也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嗎?純真的智慧就是學佛的成就,如果沒有運用智慧,只是利用聰明,就容易墮落。提婆達多後來另組僧團,與佛對立,這是很遺憾的事。他認為自己應該與佛陀平等,他的力量並不輸給佛陀,所以無法尊師重道,這種貢高的心態,就是由於世間和權勢,迷失了他的心志。

◎ 榮華總是三更夢

“貢高只因權勢顯”,當人擁有權勢時,就會想要炫耀自己,這是人的毛病;同時也代表著不覺、缺乏智慧,也就是迷。“榮華總是三更夢”,榮華富貴到底是什麼?有智慧的人,在短暫的人生裡,視榮華富貴如同浮雲、夢境,也如草上的露水。而愚癡者則是被權勢名利所迷惑。

釋迦牟尼佛原是一個國家的太子,他能享盡天下的富貴榮華,但是一個真正的智慧者,所要追求的卻是真實的人生,以及內心的覺性;愚癡者則為了短暫的名利、權勢,造成惶恐、不安等等的煩惱。而佛陀有一番覺悟,“富貴如同九月霜”──九月是秋天,不應該有霜,就算有霜,也是薄薄的一層。富貴像什麼?薄薄的一層霜,太陽一出現就融化了。富貴榮華總是如夢如霜,所以都不是長久的,真正長久的是要求取學道之法。

孔子曾說:“朝聞道,夕死可矣!”一天當中,如果我們能聽聞真理,今晚就是死了,也會很歡喜。孔子是人人尊重的至聖先師,在他晚年時,還不停地追求真理,他覺得能得到一句真理,就是死也甘願。可見心與道合真是不簡單!往往有錢、有權、有勢的人,容易將道理當作多余,甚至連信仰宗教也很不屑,宗教在他們來說是一種迷信。

有些人雖然相信佛法,但卻有所偏差,只想藉此求名利、富貴,這都是不正確的信仰,也不是真正的道理。做人不是有權有勢,別人就會尊重我們;也不是享有榮華富貴,別人就會敬愛我們。從前有句話“富不過三代人”,可見富與貴並不是永恆的。

我們曾經看過從大陸貴州帶回來的錄影帶或相片,從當地建設看來,可以想像在幾百年前,一些建築物應該都是達官貴人們居住過的,雖然歷經風霜歲月,房子都破壞了,不過,看到房子內的擺飾,追溯在幾十年前,肯定曾有富貴人家居住過。而這個年代,也只不過經歷了三代或五代,卻已敗壞不堪。

◎ 五家共有何足貪

看看現代的社會也是如此,富有人家不僅有許多的煩惱,進出也十分不便。人云:富有是“五家共有”。什麼叫做“五家”?第一是天災。譬如地震的發生──現在大家都很擔心地殼的變動,因為地震帶很活躍,四處都可聽到地震的消息。

又如水災--我們常常看到不論在台灣或國外,稍微下個雨就會洪水氾濫。近年來,也時常聽到土石流的發生,一次次令人心驚膽怯。水災的力量很強--過多的水會造成災難;但是缺水的地方又會變成干旱,以致地上的五穀雜糧無法收成。這種水大不調,讓人類依存的糧食發生問題。譬如這幾年來,不論在非洲或北朝鮮,還有印尼、柬埔寨等國家,都曾經發生過干旱。

同一個國家,有時一邊是干旱,而另一邊卻是大水災,之前北朝鮮就是這種情況--干旱的地方就完全干旱,而水災的地方,農作物已完全流失!這種水大不調的災難,的確很可怕。

再者是火災。俗話說“水火無情”,有時發生山林大火會不斷延伸,燒了一兩個月還無法熄滅,整片山林就此付諸一炬,這就是天災之火。然而有時火災的發生,是人為蓄意縱火,這也是很可怕。

此外,還有風災。我們常常聽到超級颱風、颶風、龍捲風,它的威力及破壞性,實在是不堪想像。發生了地震、水災、火災、風災這四大天災,即使財產擁有得再多都保不住,而天災似仍頻傳。

除了天災以外,還有人禍,人禍就是戰爭。刀兵劫的戰爭時刻,在過去有第二次世界大戰,以我們的年齡,真是不堪回首。戰爭實在很可怕,所以人禍十分駭人。

第三是貪官污吏。財產愈多,容易樹大招風。在政局不穩的國家,貪官污吏愈多,苛徵雜稅就會愈多,富有的人就愈危險。

第四就是強盜、惡霸。強盜通常針對富有人家下手。所以富有人家對強盜的警惕心很強,他們出門都有保鑣護衛在旁,而房子四周則需要銅牆鐵壁的防護,這些都是在預防強盜的侵略,但是卻防不勝防。

第五,不肖子孫。有的長輩很慇勤,為了拓展財富而拚命置產,但是,一旦有了不肖子孫,財產就難以保全。所以富貴其實很無常,地位愈高、爭權奪利的事愈多,所以說權位富貴都很難保。因此我們應該明瞭“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有如九月霜,風一吹、日一曬,什麼都沒有了。

真正能夠讓人尊重的,是當我們處於榮華富貴時,對人仍是謙和好禮,心中要充滿愛,若能如此,學道有何困難呢!

現在社會上,有很多企業家投入慈濟,他們放下身段,與眾人平起平坐,如此謙和好禮,受到很多人的讚歎與敬愛,這才是真正可貴的人生。所以學道並不難,如果我們能受人恭敬尊重,這才是真正富貴人生。

所以學佛,我們更要常常警惕自己--權位只是幫助我們負起承上啟下的責任。富,是一種力量,付出自己的力量去幫助人,這才是真正富有的人生。

(摘自慈济世界第94期)

Read more...

Friday, September 4, 2009

調伏人生二十難(一)

《第一難》貧窮布施

  佛說人有二十難,貧窮布施第一難;
  隨業受生輪迴轉,困頓橫逆迢迢難;
  布施助人多方法,慳吝未除最貧乏;
  心中有愛貧亦富,貧窮布施並不難。

佛說“人有二十難”,難道只有二十難嗎?其實,人生有千萬層困難,但是佛陀告訴我們,如果想要修行,心靈上比較容易產生的困難大約有二十種,而這只不過是舉個總綱。

在佛說的二十難中,第一種困難就是“貧窮布施難”。日常一切舉止動作皆起於一念心,這念心能為善也能為惡,我們往往都是在善惡交界中掙扎。如果沒有好好調伏自己的心,惡念很容易就會產生,所以佛陀教我們要“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所謂諸惡莫做,也就是要我們反觀內心,如果有惡念生起,就要即刻斷除;如果沒有,也要注意不讓它產生,這就叫做戒。“已生惡令速斷,未生惡令不生”,這就是修行,從內心常常自我警惕。

此外,我們心中如果還沒有善念,自己就要趕快培養這分善念、啟發愛心。如果這分心已經開始萌發,接著就要付諸行動,想辦法把握機會,讓善念能不斷地增長,這就叫做眾善奉行。

行善,對一般人都不見得容易,何況是貧窮的人!但是,為善就是要付出,這實在是有點困難。佛世時的出家人,只有三衣一缽,並沒有多餘的東西可以布施,不只是修行者身無長物可供布施,其實社會上一般人,有的人很想做,卻心有餘而力不足,他會說︰“我平常生活就有困難了,教我如何做善事?”

“貧窮布施第一難,隨業受生輪迴轉,困頓橫逆迢迢難”,在這段文字,佛陀告訴我們,貧窮布施是人生的第一難。我們要去追究為什麼會貧困,不是常說因緣果報嗎?貧窮的因,根植在過去生中;貧窮的果,就在今生此時顯現。

時空包含了過去、現在、未來,所以過去因、今世果;今世因、來世果,這種隨業受生的輪迴生生不息。我們既然過去生中種了貧窮的因,那麼今世就要趕快去除,進而為來世的果報造福。

但是“困頓橫逆迢迢難”,就是事事都困難,我們應該要從何做起?佛陀說“布施助人多方法,慳吝未除最貧乏”。布施,其實有“財施、法施、無畏施”,只要願意盡一分心,都叫做布施。

佛世時,貧婆從衣角撕下一塊布,供僧布施,這也是佛陀最歡喜的布施。當她一無所有時,卻能盡其所能付出,這種布施功德多大﹗尤其布施不一定事事都用物質,我們可以輕聲柔語地說話,將自己所知道的法,用來調理他人內心的煩惱,這就是法布施;當別人驚惶不安時,我們能用愛去安撫他,讓他心意開解,這也叫做布施。

但是,“慳吝未除最貧乏”,人只要有慳吝的心,就算他擁有很多錢財、力量,卻貪得無厭,那也算是貧窮人的一種。因為他常常會說“我還不夠,等我足夠的時候,再來幫助別人”。

◎ 樂善好施的老夫婦

“ 心中有愛貧亦富,貧窮布施並不難”。大林慈濟醫院啟用時,有很多感動人的事,其中有一對八十幾歲的老夫妻,他們年輕時也曾聽過有關慈濟的事情──很多人每天存台幣五毛錢就能救人。他很歡喜,自己也想去幫助人,可是他們的家境貧乏,有六個孩子需要撫養,所以當時沒有辦法付出。

老阿公說,後來六個孩子都成家立業了,也都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只剩他們兩老住在鄉下,他們決心“跟會”,慢慢累積,並立下一個心願──做對人有利益的事。

有一天,他看見一家醫院開車去載人就醫,就想︰現下大林慈濟醫院即將 啟用,如果能買一輛車,給村裡那些出門沒車或行動不方便的人使用,如此一來,若有人生病,就可以方便大家去看病。

打定主意之後,他很歡喜地四處探詢:一輛九人座的車子大約需要多少錢?有人說台幣二三十萬,也有人說三四十萬。他算一算,把會標下來差不多已接近這個數目。醫院就快要蓋好了,他們夫妻很關心工程進度,幾乎每天都去工地,然而,工地容易發生危險,平常人不能隨意進入,因此他們就被擋在外面。

雖然如此,他們夫妻仍時常騎著機車相偕而來,坐在醫院對面的樹下。有一天,他們看到很多人進入工地參加志工培訓,老阿公就問人︰“這麼多人都能進去,我也要進去,我想知道要如何替慈濟做事。”

大家聽了,覺得這位老人家很有心,又看他每天都乖乖地坐在對面,就帶他們進入。我們的常住志工出來招呼,他就說想要捐一輛救護車。志工問他︰“阿公,您是怎麼來的?”他說︰“我住大埤,騎機車來的。我都載我太太來看工地,現在醫院快蓋好了,我想要趕快買一輛車。”

志工聽了很感動,從大埤騎機車到大林,老人家慢慢騎也要一個小時,然而為了助人的心願,他一直風雨無阻地關心醫院,這種精神實在很感人。我們的同仁曾去看阿公住的地方,瞭解阿公捐了錢會不會影響家庭經濟?才知道阿公很節省,他們所住的房子十分簡單,而且房子破了也捨不得修理,兩個老人也捨不得用瓦斯,他們用小灶煮飯,並且在屋前、屋後撿柴草當燃料。

阿嬤就說︰“年輕的時候吃蕃薯粥習慣了,節省也沒什麼不好啊!這樣做好事比較快樂,這也是我們的心願,如果做得到,我們會很歡喜。”大家聽了都很感動,其實一輛救護車不只三四十萬,最簡單的救護車也要將近八十萬,他們標了會才有四十萬,數目還有一段距離。不過,他們的這分愛心啟發了很多人的善念。

◎ 共襄盛舉圓美夢

當我們的同仁知道這個故事,大家就在每個角落張貼消息,希望共同完成阿公的夢,所以每個人就樂捐一千、兩千或是五千、一萬,甚至有人說第一個月的薪水要全額捐出。結果,原本要買一輛車子,由於大家的發心,最後竟變成兩輛車。

阿公、阿嬤兩人都已經八十幾歲了,他們本來就有分善念,雖然年輕時很貧困、很辛苦,然而這幾年來,他們不斷地累積,讓這分善念不斷增長。所以,貧窮布施有何困難?只要心中有愛,雖貧亦富,不只自己能付出一分力量,更能啟發他人的愛心共同來完成。

現在大林慈濟醫院啟業了,阿公每天隨車到鄉下地方,運載沒有車子、行動不便的病人到醫院就診。阿嬤說︰“我每天來醫院就算在這裡傻傻地坐著,我也很歡喜。”這真的是很感人。

可見只要我們有一念愛心,日日不間斷地培養增長,用長遠心來付出,最後必能“粒米成籮、滴水成河”,大家要有信心!

(摘自慈濟世界第93期)

Read more...

Friday, August 28, 2009

慈青生活营倒数23天!


请问您报名参加第十三届中南马慈青生活营了吗?

如果还没有,请您赶快联络我们(mmucybertc@gmail.com, 016-7455138)报名哦!2/9(再多5天)我们即将正式结束接受报名。期待着您的到来哦~

感恩^^

Read more...

Thursday, August 20, 2009

心靈好書 轉煩惱为智慧

(點擊遊覽)

日期: 22 - 31/8/2009
時間: 10am - 10pm
地點: KLCC Convention Centre, Hall 2, 佛教輿心靈區

Read more...

July 2009 Recycling Proceeds

July recycle activity 2009~

Item Weight * Unit price Total (RM)
Cardboard/paper
546.5Kg * RM0.15
82.00
Computer
1pc * RM8.00
8.00
Plastic
82Kg * RM0.65
53.30
Aluminum /cans
2kg * RM2.80
5.60
Scrap
13Kg * 0.25
3.20
Iron
18Kg * 0.65
11.70
Total
163.80

Thanks a lot to everyone's contribution and support!!

The coming recycle activity in August 2009, which is next week from now, 26th August 2009, same venue (A1 water machine), 6.00pm, hope to see you all on that day..

Gan En~
=)

Read more...

Wednesday, August 19, 2009

中颱「莫拉克」線上祈禱

中颱「莫拉克」於八月七日至九日來襲臺灣,造成了嚴重的災難。一千萬人受災。

風雨無情,人間有愛。至今慈濟人已經動員超過80000人投入賑災。

證嚴上人感嘆:「事情發生了,如何把災難變成真正啟發人人覺悟的心… 所以,禍福是一線之間。假如在這時刻,看到這樣驚世的災難,人人能學會了警惕,學會一個自我覺醒的經驗,也還算是有所代價。而若犧牲了、受災了,沒有換來人類的覺悟,那,實在是白費了。」

驚世的災難,警示的覺悟,此刻更需要我們用懺悔,反省及謙卑的心,與大地共生息。

證嚴上人慈示:「面對受傷的大地,我們應該保護它、愛護它、尊敬它,才能免禍於它。人人若能守規矩、順天理,懷抱敬天愛地之心,自能累聚福緣,遠離災禍。」

所以,平安的我們,真的要感恩當下的平安,不要再埋怨。多一分虔誠,多一份力量。

希望大家用感恩心,一起來響應網上祈禱,希望用虔誠的心念弭災難。

吉隆坡慈青學長會現呼吁所有慈青學長姐、大專慈青及同學一同于每天下午1點30分或晚上8點一起響應網上祈禱。若兩個時段都不能參與的話,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參與。

參與方法:
每天下午1點30分或晚上8點,一同進入“靜思菩提路 - 線上虔誠祈禱”,一同唱頌“祈禱”一曲。

Read more...

Back to TOP